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1
《城南舊事》這本書包括了六個章節,每一章都是滿含懷舊的故事,每一章也是一個永遠的別離。
在《我們看海去》這一章節中,英子到草叢中翻找皮球時遇見了長相老實的男人,天真的英子與他交流著,明白了他是為了供成績優秀的弟弟讀書,采用收破爛的方式賺錢。在英子的眼中,分不清他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以至后來,便衣因為她無意中提供的線索,才抓住了那個實則為賊的男人。他被巡警帶走時,大人們肆意指點,英子卻更加不明白好壞善惡之分,只是暗暗想著寫一本《我們看海去》。
大人們的眼中,將善惡分得很明了,對于每一個犯錯的人,都會有意無意地給他貼上“壞”的標簽。這一章中,男人在尚未體會過人間冷暖的英子心中,竟是以各種方式為弟弟攢錢的人,而在成年人眼中,則是賊,是十十足足的惡人,他的偷竊行為遮掩了所有理由。孩子的稚嫩雙眼辨不出善惡,但能發掘更多不同大人的想法。故事是樸實而有條不紊的,就這樣緩緩地,緩緩地,卻也蘊含深意,耐人尋味。
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電視劇或是小說中,好人是絕對的好人,壞人是絕對的壞人,正義一定會打敗邪惡。而事實上,社會是復雜的,我們心中對黑白善惡的標準也漸漸模糊。就像我在小時候,對于一些新聞上出現的人物,很容易便為他們貼上標簽,“好人”、“壞人”。而現在,通過事件背后的原因,明白了既使是“壞人”,也是有他的苦衷與好的一面,于是便更加分不清好與壞的差異。好人與壞人的界限,本就模糊不清。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正因如此,在世上也只有做了好事的人與做了壞事的人。而所謂的好人很輕易便變成了壞人,壞人經過反悔自然也能變為好人。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2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書里的那一幕幕至今仍然在我的腦海中勾勒著,讓我難以忘懷……這本書,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全書透過小女孩英子稚嫩的雙眸,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所感發的感觸。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她講話,唯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在第二章《我們看海去》中那個蹲在大槐樹底下的男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著危險去做賊,在別人眼里他是一個小偷,但這在英子看來他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又是什么呢!英子常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著世間的人。藍姨娘盡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臺便炒菜時,她心里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讀到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么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書中還寫了英子兒時可愛的童真看法,描寫自己的生活。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為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沒有回天津,不想讓孩子們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愛與呵護。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她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我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了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3
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騃而神圣的嗎?”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代序的最后這樣問到。讀完了《城南舊事》,我不由得追憶起我們都已消逝的童年。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她以一個六歲小女孩——英子的視角,用懷舊的筆調描繪了二十世紀初北京城南的生活圖景,講述了秀貞、蘭姨娘、宋媽等底層人物的故事。書中的主角英子,是一個十分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她蘊涵著一顆純潔的童心,顯得格外調皮而可愛。然而,她接觸了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經歷了這么多悲歡離合,一天天長大著。直到最后父親去世,才十二歲的她便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蕓蕓眾生中,有多少人能像英子成長這么快?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或許自己認為是美好的。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與英子的童年相比,我們過得實在平庸而乏味。我們有想過瘋子因何而瘋嗎?我們思考過小偷因何而偷嗎?我們理解過父母為何而一遍又一遍嘮叨嗎?珍貴的童年,已流逝于我們無意義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
當我剛上小學時,我也許也很天真。可是,如果我遇見一個瘋子,亦或是發現自己身邊存在著一個小偷,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談與他們打交道了。可當英子遇見了他們,天真地與他們成了朋友,并且十分同情他們。我不但沒有英子那么天真,而且成長得也不如她快。每篇故事的主角,一個一個都離她而去。當她剛小學畢業時,父親也去世了。十二歲的英子開始成為家庭的頂梁柱,照顧母親以及年幼的弟弟妹妹。而我像她那么大時,還不懂得分擔家務,還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呢。有人用“無知”、“幼稚”來形容美好的童年,我想,我大概就把自己的童年過得幼稚了吧。那天真四溢的童心,曾幾何時,我也有,也有啊。可是,我卻沒有好好利用它,讓它成為,推進我成長的寶藏。
童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我們已只能追憶童年,無法回到童年。然而,正值青春之時的我們,何不抓住眼前的機會,多學一點知識,多培養一些好習慣,使未來的自己,受益終生呢?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這首歌謠響起,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慢慢行走的駱駝隊、街邊吆喝的小販、熱鬧好玩的游藝園、井邊嬉鬧的小伙伴……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構成了《城南舊事》主人公英子眼中的世界。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重現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生活場景。翻看《城南舊事》,我好像回到了老北京,坐在城南陽光斜照的院子里,看著小英子與“瘋子”秀貞相識,三天兩頭往惠安館鉆;鉆進荒草叢里,聽“小偷”講故事;望著疼愛她的奶媽離去傷心難過;與好朋友妞兒低頭說著悄悄話……這些曾玩耍過、陪伴過、歡笑過、生活過的人,又一個個從小英子的世界里消失了。小英子用童稚的雙眼,讓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全書最打動我的一個章節。爸爸是英子最敬畏的人,對她要求很嚴格。他告訴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然而,爸爸病了,不得不倒下了,這時他又叮囑英子,“不要怕,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不要怕”是爸爸對英子的鼓勵和囑托,以父親特有的疼愛期盼小英子堅強、獨立。隨著爸爸的過世,小英子瞬間長大,正如書中說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她已明白了爸爸的苦心和用意,勇敢面對、冷靜接受爸爸永遠離去的殘酷現實。她的童年一并隨著爸爸的離去而遠去了。
《城南舊事》的故事不長,但每一個故事都那么令人難忘,因為里面充滿了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愛,用愛學會離別,學會成長。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5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當聽到羅大佑唱的《童年》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歡樂童年,也想起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純樸、天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通過主人公英子的雙眼,觀看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間。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我的童年也不例外,也是快樂的,因為我在童年時做了許多傻事,這些事令我難忘。
有一次,媽媽喂我吃芝麻糊,當時我覺得這跟媽媽敷的海底泥面膜差不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舀起一大坨的芝麻糊就往臉上涂。結果,芝麻糊把臉都弄黑了,只剩下一雙撲閃著的大眼睛是白色的,像一個燒焦的小人兒,惹得家里人都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外婆買回來一些紅辣椒,奶奶說小孩子不能吃,因為這些紅辣椒很辣。我心想:紅紅的果子怎么會是辣的呢,蘋果不也是紅的嗎?西瓜不也是紅的嗎?那為什么它們都那么甜?一定是這個東西太好吃了,外婆不舍得給我吃,才故意騙我的。哼!小氣鬼外婆!你不給我吃,我偏要吃!于是,趁外婆不注意時,偷偷跑到廚房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辣椒拿起,塞到嘴里。“哇——”我眼淚和鼻涕都跑了出來,“哇”的一聲哭了。“好辣,好辣!”我的嘴里像有一把火烤著,嘴都冒泡了。外婆趕過來給我敷冰塊,這才沒那么疼。從此,我再也不敢吃辣椒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展現了老北京的熱鬧的市民生活,也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讓人回味。后來,這本書還被拍成了電影呢!《城南舊事》讓人陶醉其中。
童年,它像夜空中的繁星,璀璨照人;它像海貝里的珍珠,光彩奪目。童年的夜空閃耀著七彩虹光,給人無限遐想。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6
有一本書,使我的成長變得快樂;使我的童年變得多彩;使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使我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美的化身。
那是一本林海音寫的小說:《城南舊事》。書中內容活潑,樸實真切。滿帶著林海音的真情實感,這是由她的北京生活點滴故事寫成,這本書深受讀者喜愛。
小說《城南舊事》跨越了時代和政治,以溫馨的筆觸描繪人性及人的命運。通過讀這本書,我仿佛看見了時代的風云……
我十分熱愛它,一想到故事中的情節,我心里就會升起一種說不出的激動——那是因為作者在展現熱鬧的市民生活外,呈現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道盡了人世間復雜的情感和真實人性。
自從我把它買回家,我便一有空閑的時間,就要把它小心翼翼的地捧在手心上,津津有味地讀著,品味著。
每一次讀,我都仿佛從書中進去,進到另一個人的心靈里,傾聽另一個人的心聲。好似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好感受。有時,我會把自己當做里面的主人公,主人公心中的喜、怒、哀、樂,我都會細細體會……
有了它,我的心情就會從怒轉喜,由哀變樂。生活就此變得快樂、充實起來。就好像是吃了什么能讓心情變得愉悅的神藥似的。我常常看它、回味它。有些人不明白,就會問了:“你都把它看了這么多遍了,怎么還對它這樣感興趣?”我會輕松愉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每次讀,每一次對書的感受、心得、想法都是不一樣的,這種感覺是非常有趣。所以每次它都會給我帶來一種不一樣的味道。這就是我對它百看不厭的原因。”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7
本書的主人公林英子,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城的七歲小女孩。是一個善良、天真、機智、富有同情心、還有點狡黠的孩子。
小英子是善良的。她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讓秀貞和妞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做盤纏。體現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
小英子是天真的。她和小偷坦誠交往,聽他講自己的故事,與他一起讀《我們去看海》。
小英子又是機智、狡黠的。小英子在秀貞那里染了指甲,回家后遭到了盤問,她機智地回答說是“思康三嬸”給我染的,媽不曉得這位“三嬸”是誰,只好作罷。蘭姨娘引起了父親的曖昧情意,母親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狡猾”的小英子別有居心的做了一會兒月下老人,為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一掃母女倆多日來的煩惱。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小英子爸爸因肺病去世了,小英子的童年也從此結束了。
童年是人生當中最美好、最快樂、最重要、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光,童年就似小孩子溫馨的臉蛋和純潔的心靈,充滿了喜、怒、哀、樂。童年又是一個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這種.種的感覺都讓你品味到了人生的開端。
城南舊事讀后感讀書心得篇8
《城南舊事》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就像一支讓人走向輝煌道路的路標,開啟了我心靈的大門。它就像一縷金燦的光芒,指向了勝利的前方。一個“舊”字,就讓我知道了它的含義:老屋的瓦片;大河邊垂首的楊柳;樹下的枯葉;店門上的老招牌;圍墻邊擺放的破酒壇;還有死胡同前的一口枯井。
這本書的作者是讓我深受啟發的林海英阿姨,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在林海音阿姨的筆下,讀著就仿佛身臨其境:凍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丫頭秀貞,還有住在死胡同的好朋友妞兒。和英子朝夕相伴如同第二個母親的宋媽以及最后的肺病而去世的父母。不管是人還是物,都能與可愛、陽光、活潑調皮的小孩子林海音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城南舊事》還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地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在“舊事”中,英子的眼中一切都似乎是美好的。比如說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在別人眼里秀貞是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而在英子眼里,秀貞只是一個普通而又特別的孩子,只有她愿意和她結為朋友。這種情誼是多么難得可貴啊!如果在“舊事”里面我是秀貞的話,那我該有多溫暖啊!最后秀貞遇“天使降臨”—母子終于重逢。
讀到最后,我不禁潸然淚下。小小的英子竟能為了友誼把鉆石表盒里的發光刺眼的金手鐲送給了秀貞。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因為她從小就懂得友誼;因為他有純潔心靈,所以童年才幸福。這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這本書我推薦給大家,希望你們有時間能夠閱讀,并體會其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