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
歷史上懂天文曉地理,有知識,有膽量有計謀,而且又知人心的人是誰?不用猜了,一定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這一個故事,也證實了這一點。
三國時期。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強,便懷恨在心。于是,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yīng)了,并下軍令狀,三天之后,必有一萬之箭。周瑜不得不說,諸葛亮神機妙算。
在這次事情中,若諸葛亮不識人心,不懂天文地理,必定失敗。但諸葛亮淵博多才,選好天氣,在大霧漫天時進攻,這樣也抓住了曹操多疑的心理。他知道那一天刮什么風,使船順風順水,像飛一樣行駛,曹操追也來不及。
諸葛亮確實是天下第一,讀后我們都十分認同這個觀點。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諸葛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他一樣認真思考、有計劃、不能粗心。
我記得又一次,是我們?nèi)?zhèn)電腦比賽,沒有資料來填滿保質(zhì),而電子報就是需要多一點資料,而我恰恰沒有收集這一次的資料,心想,肯定完了。但是,我又想到諸葛亮在周瑜的逼迫下急中生智,鎮(zhèn)定自如的時候,我馬上認真思考,不一會兒,我想到了寫作文來填寫,然后有計劃的分布好每個資料的作文。而這一次,我也用智慧證實了我的成就,那一個全鎮(zhèn)第一名。
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巧妙的安排。只有做事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辦得妥妥貼貼。如果沒有三思而后行的思想,做事沒有條理,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任何事都不可能辦好。所以,諸葛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用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2
《草船借箭》也是出自于《三國演義》,說的是蜀、吳兩國聯(lián)合攻打魏國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周瑜和諸葛亮一直不和,周瑜便讓諸葛亮在幾天時間之內(nèi)造出幾萬支箭。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假裝去攻打魏國,讓箭全部都射在草船上,這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很多支箭。
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使想讓他下不了臺的周瑜聰明反被聰明誤,讓他輸?shù)眯姆诜?/p>
在整篇文章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瑜看到諸葛亮借回十萬支箭的那一段,周瑜看到了他借回了這么多支箭,不禁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是啊!既然早就已經(jīng)知道他那么聰明,為何還要他下不了臺呢?
通過閱讀《草船借箭》,我明白了沖動是魔鬼,不能讓自己心生妒火,為了高顯自己的地位而去設(shè)害別人,更應(yīng)該自己好好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換來他人的關(guān)注。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3
這個故事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強,就很嫉妒諸葛亮,一直想將諸葛亮害死。他找了一個理由,說軍隊中缺少箭,讓諸葛亮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可是周瑜沒想到諸葛亮卻滿口答應(yīng)了。諸葛亮會神機妙算,他知道第三天夜里有大霧,就趁著大霧,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wù)。使周瑜的計劃未能實現(xiàn)。
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象諸葛亮那樣刻苦學習,善于思考,像他那樣虛心,胸懷寬廣,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象諸葛亮那樣聰明,什么困難也難不倒我。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4
這世上總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妒忌便油然而生,千方百計地去陷害別人,而不是加倍努力去追上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看到諸葛亮的但是超過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諸葛亮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借口,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應(yīng)了。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務(wù),再一次挫敗了周瑜的詭計。
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得由周瑜聯(lián)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有著很強的妒忌心嗎?如果某次考試我考砸了,我第一個做的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認真改正,使下次不再出錯,而是在心里詛咒那些考的比我好的同學下次考試也出幾個大差錯。這時雖然發(fā)生在以前,但回想起來,我是多么的不應(yīng)該呀!
妒忌這個東西,害人害己,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5
在我國的文學天空上,有四顆耀眼的星星,那就是四大名著。這個周末我就把其中的一顆星星——《三國演義》給重新溫習了一遍。其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比如《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孔明借箭》《火燒赤壁》等。而我最喜歡的片段還是《孔明借箭》。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諸葛亮借箭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突出了諸葛亮才智過人、智慧出眾、顧全大局的特點,也寫出了周瑜的妒賢嫉能、心胸狹窄、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的特點。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有四點:一是有魯肅的大力配合;二是因為利用了曹操謹慎多疑的特點;三是他精通天文,利用有霧的特點,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四是他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諸葛亮是才智過人的,而我們應(yīng)該多學習,爭取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而不是應(yīng)該像周瑜一樣,做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人。
說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我不得不佩服他草船借箭的事。由于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所以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憑借自己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準確推算出在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必然有大霧。于是向魯肅借來二十支小船與稻草人,并憑借對曹操謹慎多疑的了解判斷他不敢輕易出兵,只好用無數(shù)的的箭來試探情況,用這一計向曹操“借箭”。最后箭如期交付,周瑜長嘆不如。
在最后,周瑜感慨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周瑜的話既是他自嘆不如的表白,又是全文贊頌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能驚人的又一個突出表現(xiàn)。諸葛亮通過自己的智慧而完成了任務(wù),讓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這是周瑜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周瑜由衷地感嘆。
在魯肅與孔明聊天時,幾次提到魯肅的“驚”和孔明的“笑”。從中我體會到了諸葛亮大智大勇、決勝千里的風范以及對整件事情的發(fā)展與結(jié)果早已了然于胸。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做人不要妒賢嫉能,妒賢嫉能的人最后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6
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設(shè)下陷阱陷害他。諸葛亮不但沒有拒絕,而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訴周瑜。諸葛亮在大霧天氣向曹操借箭,順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
到讀到“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的時候,我想: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個圈套,怎么還答應(yīng)周瑜呢?當讀到“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的時候,我想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干什么?當讀到“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的時候,我想曹操實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給諸葛亮的結(jié)果。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想:諸葛亮真是聰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陰謀,順利將十萬支箭借到。我十分敬佩他。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7
今天,我學習了《草船借箭》。我哦我國古代有一位神機妙算的人而感 到驕傲。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周瑜很妒忌諸葛亮比他聰明想辦法把諸葛亮這顆眼中釘拔走。諸葛亮說三天把箭造好,否則把自己的腦袋呈上來,周瑜聽了更是在心里高興得不得了。周瑜吩咐軍匠們故意延遲,還不給諸葛亮準備材料齊全。可是聰明過人的諸葛亮在第三天的清晨便輕輕松松地“造好”了十萬支箭交給周瑜,讓周瑜輸?shù)眯姆诜?/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比別人差的人不要妒忌比你好的人,只要自己努力學習,有一天肯定能比別人成功。成功的人也不能驕傲而不去努力學習,這樣你遲早會比任何人都要差。每個人都要學到老,做到老。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8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另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它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
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商討軍議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十萬枝箭,并不能推卻。諸葛亮接受委托,理應(yīng)照辦,并答應(yīng)三天就造好。于是,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和草靶。第三天,霧很大,諸葛亮下令開船,放上草靶。這時,曹操正好見到諸葛亮的大船,由于霧太大,曹操命令所有人射箭到船上,結(jié)果射中的全是草靶,這個時候諸葛亮讓士兵們把船調(diào)頭,等著另一邊也布滿箭。就這樣,諸葛亮輕松地取得了十萬枝箭。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在遇到任何困難時,都要用智慧來想辦法,以做到凡事迎刃而解。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9
讀了《草船借箭》這騙課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設(shè)下陷阱陷害他。諸葛亮不但沒有拒絕,而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好告訴周瑜。諸葛亮在大霧天氣向曹操借箭,順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
讀到“諸葛亮說‘怎樣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的時候,我想:諸葛亮怎樣回事?明知是個圈套,怎樣還答應(yīng)周瑜呢?當讀到“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但是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的時候,我想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干什么?當讀到“曹操知道上了當,但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的時候,我想曹操實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給諸葛亮的結(jié)果。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想:諸葛亮真是聰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陰謀,順利將十萬支箭借到。我十分敬佩他。我要向他學習。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10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曹操、孫權(quán)、劉備各占一方。當時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想以“公事”為由陷害他,讓他十天造好十萬支箭。而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私自找魯肅借了船、草把子和軍士等,并讓魯肅保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直到第三天凌晨,諸葛亮約魯肅坐船去曹營。這時大霧漫天,曹操看見有敵船到來,怕其中有詐,只叫弓弩手放箭。諸葛亮見一邊受不下了,就調(diào)轉(zhuǎn)船頭,讓另一邊也受箭。天亮了,諸葛亮帶著箭滿載而歸。周瑜知道后,自嘆不如諸葛亮的才智。
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有人說諸葛亮是天生的聰明才智,但我認為不靠自己的努力是不會一直聰明的,只是偶爾運氣好罷了。就拿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來說,他并不是天生的才干,在他知道有大霧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是花了許多時間去學習預(yù)測天氣的方法的,不然他怎么敢神態(tài)自若地說“只要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只有平時勤奮努力的人,到了關(guān)鍵時刻用上了自己平生所學,去幫助別人或保護自己,才會得到大家的肯定,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而不是在生死關(guān)頭才來拼命學習,這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諸葛亮并不是天生的聰明,只不過比其他人多了一個心眼兒罷了。
聰明的人總是會被人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周瑜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心中容不下他人。他一旦知道了有人才能比他高,便會用計陷害他,讓他置于死地。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妒忌是人們經(jīng)常會有的,但他這種不擇手段的毒害別人,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最后還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諸葛亮連氣三次給氣死了。更可恥的是,臨終前居然還說“既生瑜,何生亮”這種話,連要死了的時候還恨別人,對于這種執(zhí)迷不悟的人,簡直是無藥可救了。
所以,在學習上,我們應(yīng)該學習諸葛亮這種不斷上進的精神,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在生活中,千萬不要像周瑜那樣有強烈的妒忌心理,要心胸開闊,才能長命百歲。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11
新學期開始了,我學到第十九課時,發(fā)現(xiàn)這是根據(jù)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故事寫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jié)果是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shù)眯姆诜?/p>
學完課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還感受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面善心毒、笑里藏刀。周瑜看見別人的才干比自己強,不是奮力追趕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周瑜趕緊讓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肯定完不成這個任務(wù),到時候就可以用軍法來處置他,諸葛亮也無話可說,自己還可以除掉一個心頭大患。
但是周瑜太小看諸葛亮了。諸葛亮其實對周瑜的險惡用心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不過是將計就計。諸葛亮對怎么借箭其實心里早已經(jīng)有了計劃。諸葛亮算好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又算準了那天有大風,借助風勢順水推舟可以很快將他們送回去;諸葛亮也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擺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魯肅借船,諸葛亮還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裝攻打曹營。幾方面的綜合因素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
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氣;他懂心理,打心理仗,摸清每個人的想法對癥下藥。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jīng)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才得到的。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是靠自己去努力與奮斗才能擁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
從《草船借箭》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我成績好,這時我做的并不是嫉妒他,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
一篇課文讓我明白:只要虛心、勤于學習,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不管多困難的任務(wù),都有可能完成!
讀草船借箭有感感受怎么寫篇12
我喜歡看許多的書,可是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愛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
這個故事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很有才干,就叫他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而諸葛亮說只需三天,并立下了軍令狀。還請魯蕭幫忙。要了二十條船,三十名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和魯蕭去曹營“借”箭。“借”箭成功后周瑜自嘆不如。
他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諸葛亮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格。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
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如一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鈴聲剛響,曾老師快步走進教室,在黑板下飛快地寫起了一道思考題說:“同學們,現(xiàn)在拿出2號本開始做黑板上的這道思考題。”我一看題目,信心十足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對,我心想:這不就是小菜一碟嘛。不過,我認真按著老師的方法去做這道題,想了好大半天,總是卡殼,一點也沒有進展,這時候,曾老師開始在黑板上講評這道題。講完后,我茅塞頓開,我剛才的方法只用換一個角度想就行了呀。
一次,我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則故事,講了一位阿姨開了一個時裝展,就在時裝展的前幾天,衣服還沒有做完,阿姨急得團團轉(zhuǎn),突然,她想到了可以搞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沒想到還受到人們的喜愛。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它。
這是我眼中的諸葛亮,這些閃光點也正是他讓我敬佩的地方,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