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由來和習俗
當太陽到達黃經150°時為處暑節氣。處暑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處暑”標志著夏季的結束和秋天的開始。下面小編帶來的處暑的由來和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處暑的由來和習俗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疤帯焙卸悴?、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对铝钇呤蚣狻氛f:“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薄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疤帯焙卸悴亍⒔K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也就是說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以后,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墑:以防秋種期間出現干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暑”在古漢語里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后,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后的處暑,已經是立秋過后的節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后,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就進入秋天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币馑际茄谉岬南奶旒磳⑦^去了。雖然,處暑前后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于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于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華南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的傳統風俗
1、中元節
處暑前后的農歷節日為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舊時道家以七月十五為中元地官赦罪的日子,屆時有賑孤、齋孤等習俗。時至今日,中元節已成為祭祖的重要時間。
2、祭祖
在安徽一帶,七月十五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活動日。從七月初一開始,就可以看到田間地頭有許多貢品和紙錢、鞭炮。人們從初十就開始著手打掃自家屋子。祭祀時家里要保持安靜,人們在家里擺上一張桌子,擺上靈位,擺上貢品,祭拜祖先。祭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七月十五,在這天晚上還要燒孤衣。
3、盂蘭盆會
源于“目蓮救母”的傳說。佛家舉行盂蘭盆會時,還會在湖上、河上放燈,燈用蒿稈做成,上面裹著香頭的紙條,夜間點燃。
4、花衣節、麻谷節
陰歷七月十三或十五成為麻谷節,這天人們以新麻谷等祭祀神明和祖先。以此祭祖,寓預報秋成之意。此外,七月十五還有送蒸熟的面人、面羊給小孩吃的習俗,借以“羊羔跪乳”教人孝順之道。
5、迎秋賞云
處暑節氣還有出游迎秋的習俗。處暑過后,秋高氣爽,正是人們暢游郊外賞景的好時節。此時暑熱之氣漸漸消散,天上的云彩顯得疏散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說法。
6、忌下雨、唱歌
在河南處暑這一天禁忌下雨。“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如果這一天下雨,人們會舉行一個趕雨的活動,每家每戶都拿著一個盆,走到自家門口,做出向外潑的動作,然后磚頭回到屋中。
在南方的高山地區,禁忌處暑這一天到山上唱歌。人們認為這一天唱歌會加快冷的速度,會把冬天的腳步帶近。
相關風俗
吃涼食:在處暑時吃涼拌的鮮果和涼菜是主要的風俗,這是因為處暑期間氣溫逐漸下降,吃涼食可以清熱補虛,調理夏季操勞過度的體魄。所以,吃西紅柿、黃瓜、生煎等涼拌菜是處暑的主要風俗。
玩耍賞月:處暑之夜,月亮變圓而明亮,是賞月的好時節。人們會在院子里搭棚,聽戲賞月,以娛神怡情。讀書聊天,玩耍跳舞也是處暑夜晚的主要娛樂活動,以抒發喜悅之情。
減衣納涼:處暑時分熱量逐漸減少,不再像盛夏那般酷熱難當,所以人們會減掉部分衣物,以納涼避暑。輕便的衫裳和開襟的上衣會取代盛夏的厚重衣物。
養生養神:處暑意味著酷暑將去,人們會預防秋季疾病的侵襲,加強養生保健。常吃一些養生滋補的食物,如葡萄、蓮子、枸杞等。也會進行運動適當活動,調養秋后體魄
處暑的節氣是什么意思
處暑釋義:節氣名。在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以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贝斯潥庵欣销楅_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是什么季節:秋季
處暑節氣里面有個“暑”字,乍一聽會以為處暑節氣是夏季節氣,甚至和夏至、小暑、大暑這幾個節氣搞混,實際上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到了處暑節氣后,就已經正式進入秋天了,此時太陽公轉到黃經150°,再往后就要到秋分日了,越往后秋意越濃,溫度越低。
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