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
作為時代楷模,他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無怨無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1)
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周歲。6月16日晚,這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探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難。
__年3月,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472戶中還有103戶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3%。
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1年多里,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項目,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戶,清晰地記錄每一戶的致貧原因。
這名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難,__年,她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廣西基層時,她家剛剛脫貧。
在百坭村的駐村宿舍,記者看到黃文秀曾居住過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除了床鋪,僅有簡易書架和電腦桌,桌上放著她下村時戴的草帽,書架上擺著兩本她的駐村日記。這一年多來,黃文秀在駐村日記里記錄著她對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也記錄著她的每一步成長。
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我是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還不夠勇敢。__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__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統茂曾是一名貧困戶,在黃文秀的幫扶下,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告訴記者,百坭村那用屯種有300畝砂糖桔,之前因為疏于管理,產量一直上不去。黃文秀到村后,組織力量統一管護,__年,那用屯砂糖桔產量大增,從__年的年產6萬斤增長到__年的50多萬斤。黃文秀又幫村民聯系客商,并向上級部門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把村路修好以解決運輸問題。__年,共有8戶人家的那用屯,有6戶靠砂糖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黃文秀來到百坭村1年后,當地有88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_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來送別黃文秀的親友和群眾將百色市殯儀館的告別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在鮮花翠柏中,黃文秀的骨灰盒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大廳中央懸掛著黃文秀的遺像,照片中她笑容燦爛。
當天凌晨4時,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華和十多名鄉親摸黑出發,前往百色市參加黃文秀的告別儀式。
如果她能親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該多好!告別儀式上,村民班統茂含淚用手機拍下黃文秀的遺像,哽咽地說:文秀書記最遺憾的就是,還沒走完她的扶貧路。她走了,我們會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愿。站在黃文秀的遺像前,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導師郝海燕淚流不止。為了送黃文秀最后一程,她特地從北京趕來。在她的印象中,黃文秀骨子里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要回來。她割舍不掉她的家鄉情結,她的家鄉、親人都在這里。
在朋友圈里,黃文秀總在秀她的百坭村。黃文秀走后,她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室友張江雁于6月21日專程和同學趕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經過的那條小路。這一行,張江雁理解了黃文秀當初的選擇:回到家鄉幫助家鄉脫貧致富,就是她內心的使命。
今天,我們一起送別文秀!6月22日,北師大教育基金會、校友總會、中國社會救助基金會聯合發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項目線上捐贈,其資金將優先用于撫恤文秀家庭,并經家屬同意后開展黃文秀生前心系的百坭村扶貧和教育事業。
在北京師范大學__級哲學與社會學碩士班群里,黃文秀的同學邱建忠留言說,文秀之公心,實乃師大校友、我輩青年之榜樣!我認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種精神,一種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且極為珍貴的精神――為祖國事業獻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黃文秀駐村滿一年,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恰好增加了2.5萬公里。她特意發了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聽完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科學家、建筑師、軍人一個個為家為國且高尚神圣的職業一直是我們在孩童時代的理想,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于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跡,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蕩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2)
前,6位年過半百的老漢以聯戶承包的形勢,在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沙區造林綠化,與茫茫沙海一直進行著頑強的搏斗,8月24日,記者團到這里采訪在現場看到,這片曾經狂風肆虐、黃沙蔓延、植被稀疏的不毛之地,已經變成了占地5.2萬畝的林場,其中一條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6公里,植被良好的防風固沙林帶正守護著周圍近10萬畝農田,沙進人退的局面在此得到了有效遏制。
八步沙林場位于騰格里沙漠南緣,過去這里的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嚴重侵害著周邊10多個村莊、2萬多畝良田,給當地3萬多人民的農業生產、生活以及干武鐵路、省道308線造成了巨大危害。
1981年冬,飽受風沙之苦的石滿、張潤元、郭朝明、羅文奎、程海、賀發林等六老漢,以聯戶承包方式造林封沙,治理沙害。“六老漢的頭發白了,八步沙的樹也綠了”。其后,石滿、賀發林相繼病故,郭朝明年邁病退,但三人之子石銀山、賀中祥、郭萬剛繼承父業,繼續治沙。
經過20個春秋的艱苦努力,到目前為止完成固沙造林近5萬畝,植樹1000多萬株,創造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另外,自1989年以來林場周邊地區新打機井14眼,開墾土地5000畝,新建千畝規模果園1個,安置山區移民1000多人,為解決古浪縣城鎮居民再就業和山區移民的溫飽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八步沙六老漢聯戶經營、長期承包治理沙漠的成功經驗,為古浪縣219萬畝沙漠的治理開辟了廣闊的途徑。借鑒這一經驗,古浪縣在《林木、林地經營權屬改革方案》中將聯戶承包作為治理與開發沙漠的主要形式加以推廣。截至目前,全縣聯戶承包體已達13個,承包治理沙漠23.73萬畝。
八步沙六老漢治沙造林的先進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各級政府的肯定。1991年八步沙林場被林業部樹為治沙造林先進集體,石滿也被評為“全國治沙造林勞動模范”。今年4月張潤元又榮獲“地球獎”。
八步沙林場看到,當地群眾為表彰他們功業,于7月15日立碑為紀。碑文中說,六老漢“贏得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贊,被譽為‘當代愚公’。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3)
李桓英,女,漢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舍棄國外優厚條件,回國投身麻風病防治工作,長期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嚴謹細致開展臨床試驗,科學穩妥進行治療研究。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無數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2019年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2021年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
李桓英同志是黨領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對黨忠誠、熱愛祖國,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生健康事業;她視病人如親人,精心醫治、破除歧視,為數以萬計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勇于探索創新,致力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解決麻風病防治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鮮明體現了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求真務實、勇于攀登的科學精神。為宣傳褒揚她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英雄模范為榜樣,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4)
在學習了李恒英教授的事跡后,不禁驚喜地發現李桓英教授與我是上海同濟大學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雙重校友,更深深的被李教授的事跡所感動。
我們要學習李桓英教授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正是由于李桓英教授對祖國與人民極其深厚的感情,才會在海外事業有成時放棄世衛組織的優厚待遇,只身輾轉回國,參與到國家的公共衛生事業中來,并為之奮斗終生。
我們要學習李桓英教授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能堅持到最后的人。李桓英教授從事的麻風病研究曾經讓人聞之色變、避之不及,往來的村落與世隔絕,條件艱苦。但四十多年來,李桓英教授始終如一,直到如今百歲高齡依然奮戰在麻風病課題研究的一線。李恒英教授的這種精神,來自于深深根植于內心的責任、使命與擔當,而這莫過于一種巨大的勇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李恒英教授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李恒英教授在95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說“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斗終身!”李恒英教授踐行了黨的初心和使命,將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緊緊相連。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我們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和前途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于國家改革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不悔此生。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5)
學習了李桓英教授的先進事跡,非常感人,也深受教育。李桓英教授是千千萬萬歸僑僑眷中的杰出代表,是時代楷模,是僑界豐碑,更是共產黨員踐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生動寫照。
作為一名僑聯工作者,要學習李桓英教授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懷和扎根基層的為民情懷,學習她不畏艱苦、堅韌執著的奮斗精神,學習她敬業奉獻、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
在李桓英教授事跡的感召下,我要進一步學習貫徹好-,恪盡職守,扎實工作,為譜寫僑聯事業新篇章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6)
在李恒英教授身上,我深切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以及一名愛國歸僑時刻心系國家民族振興、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
作為醫者仁心的世界級麻風病防治專家、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優秀代表、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杰出典范和愛國歸僑的學習榜樣,她的事跡必將激勵廣大歸僑僑眷及海外僑胞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從她身上感悟信仰的力量,從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前行動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進者、搏擊者、實干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時代楷模先進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7)
“時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生健康事業,為破解全球麻風病防治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作為中國醫療衛生領域的一份子、加拿大歸僑,我們要認真學習李桓英教授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以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勇于開拓,積極推動更多創新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研發與上市,滿足全球患者亟待解決的臨床需求,做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的最美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