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每節課制定的教學方案,其中包括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等內容。什么才算好的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對生活中的家務勞動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更別說是幫助大人們做些家務活了。平時大人們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給孩子,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東西呢?是高檔的服裝?精美的蛋糕?昂貴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教會他們生存、生活、創造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為了讓孩子多了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種細節,感受到大人們的勞動之辛苦,我特此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他們體驗與他人共享勞動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感受勞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分工合作學習野菜菜肴制作的烹調方法(涼拌、炒、包餃子等)。
2、體驗自己動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加野菜活動。
2、提醒幼兒參與買菜做菜等家務,觀看過家長制作的多樣菜肴。
3、家長幫助幼兒準備野菜制作的菜肴(一種),并知道菜肴的名稱及制作。
4、餃皮、肉餡、野菜實物,佐料(幼兒已熟識)
5、涼拌菜的制作錄像
6、預計活動需要兩小時。
7、本活動需要兩個老師配合完成。
活動過程:
1、野菜菜肴展覽。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菜肴的名稱及烹調方法。
2、組織幼兒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1)摘洗野菜,提出活動要求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摘菜,一組洗菜。摘菜時注意將黃葉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干凈。(教師在旁指導)
(2)制作野菜菜肴。
根據菜的烹飪方法不同,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包餃子小組;另一組為涼拌組。
兩組同時進行活動。
包餃子組:一教師示范包餃子的方法,幼兒學習。教師幫助準備菜肉餡和幼兒一起包捏。并將包好的餃子在現場或交廚房煮熟。
涼拌組:教師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涼拌馬蘭頭》,并請幼兒講講涼拌馬蘭頭的方法。
教師幫助幼兒切、燙馬蘭頭。
教師重點講述馬蘭頭涼拌方法,幼兒根據自己的口味試著涼拌,教師在旁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制作。
3、野菜品嘗會活動。
教師將幼兒制作好的餃子、涼拌菜擺放在桌上,組織幼兒已自助餐的形式品嘗自制的及家中帶來的野菜菜肴和混飩、餃子等。
4、談談野菜食品的味道,討論人們為什么喜歡吃野菜?
活動延伸:
1、將自制的餃子和涼拌菜送給其他班的孩子嘗一嘗,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樂意與人交往的良好品質。
2、讓幼兒向他人講述當天的活動經理,既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又培養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活動后的效果分析:本活動及科學、生活勞動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活動。在活動中,老師通過家園互動的方式,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看一看、講一講、動一動、嘗一嘗等活動形式,感受到自己動手制作野菜菜肴的樂趣。整個活動是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幼兒沒有任何的壓力。教師和幼兒一起共同學習,分工合作,相處得十分融洽,正是這種融洽,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野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從而完成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2
設計背景
天氣慢慢暖和了,孩子們都喜歡在戶外活動,做游戲!可大家都只顧得玩,做游戲,并沒有發現自己周圍的樹,小草,土地等發生了什么變化,所以我安排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2、通過談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感知春天來了,大自然以及動物發生的變化
難點: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認真傾聽同伴講述。
活動準備
1、老師:景物照片,生字卡:春天,小草圖片,動物青蛙圖片
2、家長:帶幼兒去野外郊游,觀察春天的景象并拍照,或搜集春天的圖片;帶幼兒植樹,點種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彈琴,幼兒唱歌:“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著我們彎彎腰;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
2、老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哦,春天來了,那么小朋友們覺得天氣變得怎么樣了(變暖和了,很舒服)?你們出去玩了嗎?都看到了什么,--
袁皓說:“小草變綠了,小樹上長出葉子了。”茍佳妮說:“迎春花開了。”李亞凡說:“天氣不冷了。”王江濤說:“我看書上說燕子在春天會飛回來。”張偉杰說:“在冬天睡覺的動物會醒來。”張瑩說:“那叫冬眠。”
3、老師:剛才大家都說的非常好,那么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很多春天里的寶寶(出示生字卡)春天讓幼兒知道春天來了,2、出示小草圖片問: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是小草寶寶,那么草寶寶在春天里是什么變化?幼兒:草兒變綠了!草兒從土里鉆出來了!
4、教師接著問:剛才大家都說的真棒,那么準能說說哪些冬眠的動物在春天醒來了嗎?”胡俊宇說:“有青蛙、有熊、有蛇。”李沛然說:“還有烏龜。”劉佳睿說:“我上動物園時看見很多的小動物從它的房子里出來了。”教師接著問:“我們出去玩時,衣服上有什么變化呀?”畢睿寧說:“不用穿棉衣了。”洋洋說:“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5、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可真好,春姑娘來了,春風輕輕地吹著,小草會變綠,各種花會陸續的開放,小動物們也出來活動了。那些睡了一個冬天的熊、青蛙、烏龜和蛇也醒來了,我們出去玩時再也不用穿上厚厚的棉衣了。你們喜歡春天嗎?”幼兒說:“喜歡。”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繪畫出心中“美麗的春天”。
教學反思
反思與體會:
1、在談話中沒想到孩子們把春天說的這么具體,并且情緒高漲,可見家長已經帶孩子進行了觀察,這就增加了教師進行此項活動的信心。
2、孩子們能通過自己的視野發現春天,并且能夠繪聲繪色講述著春天的美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操作及觀察活動,發現兩種物體間有規律的排序現象,感受規律排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課件,頭飾材料:長條紙、紅綠色小圓片,分組操作材料:第一組(木珠、繩子),第二組(花環帶、花),第三組(腰帶、印章、印泥)
活動過程:
第一次操作探索,鼓勵幼兒自由排序,重點發現ABAB規律。
操作課件引出活動內容,請幼兒動手做頭飾,鼓勵幼兒自由排序。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頭飾,引導幼兒發現按規律排列,做出來的頭飾特別漂亮。
二、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不同的排序規律AABB,AAB,ABB。
1.出示小貓、小狗和小兔的頭飾,引導幼兒發現其排列規律。
2.小結:小動物的頭飾可真美,而且還藏著這么多規律在里!我們把這種按規律排列的方法叫做排序。
三、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序,鼓勵幼兒創新規律。
1.介紹操作材料,請幼兒利用材料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糾錯。
3.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裝飾品給后面的客人老師欣賞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排列的。(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客人老師。)
4.誰來給大家看看你做的裝飾品,說說你是怎樣排列的?
5、小朋友真聰明,做的裝飾品上的花紋排列得又漂亮又有規律,真棒!我們戴上去參加舞會吧!(幫助幼兒帶上,隨音樂自由舞蹈)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今天我們做的裝飾品上的花紋顏色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上是有規律的排列的呢?(幼兒自由講講)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仔細看看有什么?,它們的花紋或者顏色是怎么排列的?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4
游戲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探索妙妙糖果的多種玩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2、通過推、走、跑、跳等動作的練習,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3、通過游戲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培養集體意識和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游戲準備:糖果布袋、音樂。
游戲過程:
1、出示糖果,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出示糖果)這就是“神奇的妙妙糖果”,你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快去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吧。
2、幼兒聽音樂和妙妙糖果跳舞。
讓我們和妙妙糖果一起跳一支舞吧。
3、幼兒探索妙妙糖果的不同玩法。
①自由探索玩法。
妙妙糖果最喜歡和小朋友做游戲了,因為每次游戲時小朋友都會給他取許多好聽的小名,你可以和它一邊玩一邊想它的小名。
②個別幼兒示范玩法,并給妙妙糖果起小名。
你和妙妙糖果怎么玩的?給他起的什么小名呢?
③幼兒相互學習妙妙糖果的不同玩法。
4、分組探索合作游戲:運送妙妙糖果。
①幼兒分組討論:每組選一種運送妙妙糖果的方法。
②幼兒分組練習運送妙妙糖果。
③游戲:運送妙妙糖果。(可交換玩法再次比賽,)
5、集體游戲:給災區小朋友送糖果。
①在四川汶川發生什么事?大地震給大家帶來了什么災難?大家是怎樣幫助他們的?
②我們把“神奇的妙妙糖果”送給災區的小朋友好嗎?
③用“膠膠糖”快速變成一列火車,開往災區,途中用壓路糖走過碎石路,用跳跳糖跳過山坡。
點評:
本次體育游戲的教具采用幼兒最喜歡的糖果形式出現,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又采用一物多玩的游戲方式貫穿整個游戲活動,讓幼兒自由探索妙妙糖果的多種玩法,發展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整個游戲環節設計緊湊合理,環環相扣,由易到難。游戲以給糖果起小名的方式讓幼兒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喜悅。
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語言親切流暢,教態自然大方,和藹可親,能夠根據每個環節的需要時而溫柔,時而活潑。在幼兒分組合作運送妙妙糖果中,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注意個體差異,始終鼓勵每位幼兒,并對于個別能力較弱但對比賽堅持到底的幼兒及時表揚,培養了他們持之以恒的體育精神。
游戲能夠通過簡單的教具引發幼兒多種動作的練習,從而較好的發展了幼兒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更是動靜交替,符合幼兒身體運動的規律,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與提高。在最后的環節設計能夠結合實際,通過給災區的小朋友送糖果,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我認為此課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本人自身素質也很高,師生互動很好。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5
一、活動內容
本堂課是幼兒在學習了2345,6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基于幼兒對數概念比較不理解,教材通過操作、觀察,讓幼兒反復進行6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從而形成數概念的意識。
本節課,屬于數概念的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里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所以我制定出本次的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分解和組成,嘗試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能力目標)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情感目標)
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6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兩邊數列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1、每6人一組,每組沒人一份畫有空白圓卡片的紙板
2、每人一份水彩筆
3、每組一份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復習5的組成。
出示數字5(剛剛復習的小圓片)老師手里拿著板子展示“我有1個小圓片?你有4個小圓片”我有2個,你有??并記錄在表格中。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學習6的分解。
通過拋出問題,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情節,使數學貼近于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
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種分法,啟迪幼兒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系。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5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系這一環節。
4、找一找,合一合(學習6的組成)。
還是按照之前復習5的方法來歸納出6的組成。并記錄在表格中。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于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戲出活動室《小蝌蚪找媽媽》。
根據第4環節中學習6的分解和組成,引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景,按照幼兒自己分解出的答案做游戲:1只蝌蚪前面游,5只蝌蚪后面游;2只蝌蚪前面游,4只蝌蚪后面游??這樣教學前呼后應,讓幼兒興致濃濃地在復習6的分解和組成中結束本節課。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游戲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采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動手動腦,練習次數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兒熟練地掌握6的分解,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可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幼兒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過程,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花瓶,感受工藝品的美。
2、根據花瓶的造型的幾個部分及其變化設計花瓶。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花瓶。
2、繪畫紙,油畫棒,水粉顏料,勾線筆,用水果包裝網扎成的“菊花”。
3、花瓶范畫一張,各種花瓶圖案的范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察。
①這些花瓶漂亮嗎?哪幾部分最漂亮?
②這些花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歸納小結:花瓶有陶瓷的有玻璃的,花瓶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邊口;花瓶頸有粗的有細的,有長的有短的,有的兩邊還有“小耳朵”;花瓶肚圓的、橢圓的,還有扁的,等等。
二、探索創作
1、引導幼兒學習花瓶造型的設計。
①出示范例,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②請1~2個幼兒運用將花瓶的主要組成部分(瓶口、瓶頸、瓶肚)進行組合變化的方法來設計花瓶。
2、引導幼兒學習花瓶圖案的裝飾設計。
①引導幼兒觀察花瓶上的圖案,說說它們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②出示花瓶圖案范例,引導幼兒欣賞。
③示范用水果網扎成“菊花”印畫花瓶上的圖案。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設計出新穎的花瓶造型和圖案。
2、印花時要求幼兒注意優質畫面的整潔。
四、講評
將幼兒作品集中起來開一個“花瓶展覽會”,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因此,幼兒完成創作后,教師就把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進行展覽,請先完成的幼兒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作品。幼兒都完成后,組織幼兒一起欣賞,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喜歡。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7
活動目的
1、幼兒認識到垃圾食品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2、教育幼兒自覺抵制垃圾食品,堅決拒食垃圾食品。
3、幫助孩子進一步了解吃的科學,培養幼兒自覺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
活動準備
PPT課件《垃圾食品我不吃》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垃圾食品嗎?
例:薯條、漢堡、碳酸飲料、蜜餞、爆米花、火腿腸、方便面等。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這些食品嗎?
師小結:這些可都是垃圾食品哦!我們不能吃垃圾食品,這些垃圾食品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危害。
2、欣賞故事—《饞嘴皮皮猴的夢境之旅》
動物森林里一只叫皮皮的小猴子,它特別的喜歡吃這些垃圾食品。我們一起來看看皮皮吃了這些垃圾食品后發生了什么事!(下面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看看故事里的小猴子發生了什么事!)
3、提問
(1)、有那位小朋友記得,剛才故事里面說皮皮猴夢見自己去哪里了?
(2)、兔子先生對皮皮猴說了些什么?
(3)、小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不能吃垃圾食品了嗎?
師小結:垃圾食品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害哦!會讓我們營養不良,降低免疫力,容易生病,還會越來越胖!
4、看圖辨別對錯
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要記住,路邊的那些不干凈的小食品大部分都是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垃圾食品。要多吃水果,蔬菜,遠離垃圾食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活動延伸:
欣賞《安全兒歌》
小朋友,拍拍手,我們來把健康找。
健康健康在哪里,就在我們嘴巴里。
水果蔬菜奶蛋肉,營養全面不能少。
葷素搭配要均衡,挑食偏食損健康。
樣樣食物都愛吃,個子高高身體棒。
附:
故事內容:
皮皮猴喜歡吃路邊小攤上的方便面、煎、炸、熏、烤類食品和飲料。有一天,皮皮猴在夢境里遇到一個精靈,要帶皮皮猴去垃圾食品王國,王國里全是垃圾食品。皮皮猴被精靈帶到垃圾皇宮做國王,它經不住誘惑摘下皇宮里一棵樹上的飲料果和小食品吃。皮皮猴吃得小肚子越來越大,跟吹氣球似的。皮皮猴因為巨大的肚子嚇醒了,醒來后悔極了,發誓再也不吃垃圾食品了。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探索食品袋上的秘密。
2.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食用新鮮的食品。
3.通過觀察、發現、討論等活動,知道食品袋上的秘密及合格食品的標志。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各種未啟封的袋裝食品。
2.“QS”合格食品標志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豆豆去超市》,引出活動。
1.教師:故事里豆豆去超市買食物,只挑那些包裝新穎別致的食品,不管食品的質量和生產日期,吃后生病了肚子痛。
2討論:豆豆為什么會生病?買食品時應該注意什么?
結合日常經驗,請幼兒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小結:購買食品時要看清保質期、生產日期等,注意食品的.新鮮和安全。
二、找找食品袋上的小秘密
1.教師提問:你怎么能知道食品是新鮮的還是過期了?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2.幼兒仔細觀察食品包裝袋上的各種圖案,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食品袋上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購買時注意查看。
三、認識合格食品的標志。
1.教師出示“QS”標志圖。
教師:這個標志是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標志,帶有這個標志的產品說明經過檢驗合格,準許進入市場銷售。
2.為了自己的安全,千萬不能購買什么標志都沒有的“三無”產品。再次提醒幼兒購買食品時注意其質量與安全。
四、了解食品保鮮的方法。
1.冷凍保存。
2.冷藏保存。
3.真空保存。
教師小結:一般食品的外包裝袋上就會有該食品的保存方法,如牛奶一般是(2℃~6℃)冷藏保存,冰淇凌就要冷凍保存。
活動延伸與建議
1.參觀超市,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安全食品的標志。
2.教育幼兒不買過期和不衛生的食品。
3.引導幼兒不衛生不健康的食品盡量不吃。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9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火災中簡單的自救方法。
2、樹立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活動準備:
小朋友玩火圖片、投影儀、著火視頻、濕毛巾與幼兒相同,安全出口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小朋友玩火的圖片引出問題。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圖片,請大家觀察圖片上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會發生什么情況?
教師小結:小朋友不能玩火、玩蠟燭、這些行為都是容易發生火災。
2、觀看著火視頻,教師提問:“如果發生火災,沒有辦法撲滅,你該怎么保護自己?”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火災發生后的幾種處理辦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相關圖片。
——報警:火災發生后不要慌張,火警電話119,說清失火的詳細地址。
——逃生方法。
除了報警,還需要做什么?(不要乘坐電梯、升降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火場。)
——怎么離開火場?
(1)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彎腰摸墻撤離。
(2)樓層著火,當人在二樓,應該一個個跟著走,不可擁擠下樓。
——教師小結:當火災發生之后,小朋友千萬不要慌張,要保護好自己,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在報警的時候要說清楚自己的所處位置,在得到消防隊的明確回答后,才可以掛下電話。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能自由結伴玩報紙,體驗集體活動與創造的快樂。
2、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掌握跳、鉆、爬等技能,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利用廢舊報紙制作的物品,舊報紙若干張,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幼兒散點式隊形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做健身操。
二、嘗試活動
1、參觀用廢舊報紙制作的`物品展。
2、討論怎樣玩報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3、自由探索玩法:幼兒可一人玩,也可幾個人合作著玩,引導幼兒探索多種玩法。
4、鼓勵幼兒相互示范并學習各種玩報紙的方法。如單腳或雙腳在報紙上跳,跨過報紙練跳遠,橫躺在報紙上滾動等等。
三、幼兒結伴展示不同的玩法,教師對幼兒創造的方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1、練習輕輕落地跳
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用單腳或雙腳在報紙上跳,不把報紙弄破,幼兒自主練習,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輕輕落地跳。
2、練習跳遠
將大報紙對半折后平鋪在地,請練得好的幼兒示范,可隨意調節距離,幼兒分散練習,教師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盡量跳得遠些。
3、練習鉆“山洞”
指導部分幼兒把大報紙連起來高舉過頭,變成一座“山洞”,其余幼兒玩鉆“山洞”的游戲。
4、練習爬行
指導幼兒把大報紙一張連一張平鋪在地上,請一名幼兒示范,比膝跪在報紙上向前爬行,小心不能弄破報紙。幼兒分散練習,教師及時鼓勵有進步的幼兒。
四、集體游戲:橫躺滾比賽
1、方法:幼兒自由組成兩路縱隊,大報紙一張連一張分成兩組平鋪在地上。游戲開始,每隊第一名幼兒橫躺在報紙上,手腳伸直,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連續做橫躺滾動的動作,直到滾到最后一張報紙,然后起身跑回原地拍第二名幼兒的手,自己站到隊伍最后,第二名幼兒按同樣的方法接著橫躺滾動,速度快,方法對者為勝。
2、幼兒練習橫躺滾動的動作。
3、幼兒橫躺滾動比賽,以快者為勝。
4、在比賽中增加難度,并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強調游戲中的安全,以快者為勝。
五、游戲結束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編報紙舞愉快結束,幼兒拿自制的報紙玩具回班。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1
Whatdoyouwant?Iwant……
Whatdoyouwant?Iwant……
TeachingPlan
Whatdoyouwant?Iwant……
TeachingAims:
1、復習水果的英語名稱,初步掌握句型Whatdoyouwant?Iwant……
2、在游戲中感知新句型并體驗英語游戲的樂趣。
TeachingAids:
abasketsomefruitssomefruit’scards
adicetwotrees
TeachingSte:
一、Greeting
T:Hello,Goodnoon,boysandgirls!
C:Hello,Goodnoon,Melody!.
T:Whatdoyousee?Look,Ihaveabeautifulbasket.Therearesomefruitsinit!Look,what’sthis?
:It’sa……
二Tolearn
1Showapuettostudents.Teacherandpueteachothersay:“Whatdoyouwant?Iwant……
2Showadicetostudents.
T:What’sthis?
ice.
T:Now,I’llask:Whatdoyouwant?You’llawer:Iwant……OK?(Theteacherfirstturnthedice,asturnasask:“Whatdoyouwant?”Thenthestudentsask:“Iwant……”)
3Showthefruit’scardsontheblackboard.
T:Whatarethese?
:Somefruits.
T:Whatdoyouwant?
:Iwant……(Ifthey’llsaygreat,thenputdownthefruit’scardsfromtheblackboardandgivethem.)
4將小朋友分成紅隊和藍隊,請兩隊摘樹上的水果.每隊各選5名代表上來,分別為—NO.5,當下面的小朋友說:“Whatdoyouwant?”時,—NO.5的小朋友根據老師的指令說:“Iwant……”哪個隊的代表說得又快又好,采下的水果就歸哪個隊.
5將小朋友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球,拋的說:“Whatdoyouwant?”接的說:“Iwant……”.
T:Claisover.Let’sstandupandturnback.Tootherteacherssay:thankyou,bye-bye.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2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學會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并按照音樂節奏玩游戲。
2、在音樂游戲中培養大膽表演的能力。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斗牛視頻、斗牛舞蹈、斗牛音樂、紅布20條、牛仔帽子
活動過程
1、觀看真實的斗牛表演視頻,引入話題。
師:"今天老師帶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下,發生了什么事?來,請看"。邊放視頻邊放主題音樂。"好,看完了,來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請你來說一下。"(在斗牛)"圖片上都有誰啊?"(有牛)、(還有人)"有牛和人,這個啊,是西班牙的斗牛表演,西班牙是世界上最牛的斗牛王國,每年都舉辦斗牛節,在節日里就會這樣精彩的斗牛表演,斗牛的人叫斗牛士,也可以叫他牛仔""小朋友看過斗牛表演以后,你感覺他表演的怎么樣?"(很棒)、(很好)、(那個人很厲害)"你感覺他動作怎么樣?"(很酷)"感覺動作很酷,很多人都很喜歡看酷酷的斗牛表演,還有人把斗牛的動作啊,編成了斗牛舞來跳呢!接下來,讓我們來欣賞一段由小朋友來表演的斗牛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是怎么表演的,小朋友也可以學學他們的動作,來,我們看看。"
2、觀看斗牛舞蹈表演。
師:"看完這個表演后,小朋友感覺怎么樣"?(很美)、(動作很漂亮)"剛才看表演,你們發現了哪些動作?"(小朋友拿著紅布出來示范表演出視頻里面的動作)"那如果讓你來當小牛仔來跳這個斗牛舞,你會跳什么樣的動作?想一想,來請你來,可以跳什么樣的動作,然后變成一個神氣的小牛仔呢?"
3、小朋友感受音樂的節奏,自由創編動作。
師:現在老師放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請你們來當小牛仔,你們想一想,你們準備跳什么樣的動作,來成為又酷又帥的小牛仔,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完整的音樂,小朋友自由表演一次。)師:小朋友,老師有個問題要問:"牛仔斗牛的時候是用什么斗牛的啊?"(紅布)"那牛仔拿著紅布斗牛的時候,牛有什么反應?"(牛跟紅色有關系)"用什么來頂布?"(牛用牛角來頂布)"來,小朋友把手放在頭上,來試試,學學牛寶寶,誰是最可愛的小牛寶寶""我要扮演牛仔,來斗斗你"來,請你來,這邊?這邊?"真是一群可愛的小牛寶寶,那么老師現在請小朋友來扮演小牛寶寶,來跟著音樂跳跳舞,小牛寶寶跳舞的時候非常高興,那我們來做做高興的樣子。"
4、教師分段進行游戲的玩法。學習第一次的玩法。
師:"我們來學學小牛寶寶高興的樣子,拍手,拍腿,拍手,拍腿,好,小牛寶寶要舉起牛角頂紅布了啊,舉起你們的右手,看看,牛角尖尖的,舉起牛頭比一比,看誰最可愛。
拍手,拍腿,拍手,拍腿,舉起牛頭比一比,看看誰最可愛。很好,我們再來一次,拍手,拍腿,拍手,拍腿,舉起牛頭比一比,看誰最可愛。那我想讓小牛寶寶跟著歡快的音樂一起跳起來,好嗎?請到我們的牧場里來,我們的牧場里有藍色的小點,請你們輕輕的站好。這是我們大大的牧場,我們是一群可愛的小牛寶寶,高興的.跳起來。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跳一次第一段音樂的動作。"剛才我們扮演了小牛寶寶,又扮演了小牛仔來跳舞,你們高興嗎?"(高興)。今天啊,老師根據電視里面的斗牛表演想了一個很好的游戲,名字叫快樂的小牛仔。那這個小游戲里面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小牛仔,另一個是還有許多的小牛寶寶,他們在牧場里高興的跳舞。今天的游戲和平時玩的不一樣,今天的游戲是聽著音樂一邊跳舞,一邊玩游戲,你們愿意嗎?第一段音樂,是許多小牛寶寶隨著音樂在牧場上高興的跳舞,有一名牛仔拿著一塊紅布,在牧場里跳來跳去,他去找最可愛的小牛寶寶,跟他們斗著玩,斗到哪個小朋友,哪個小朋友就嚒、大家一起來聽著音樂把這個游戲玩一下。來,你們扮演牧場里可愛的小牛寶寶,老師先來扮演牛仔。(第一段音樂停)"小牛寶寶的反應太棒了,都知道用你們最快的速度的牛角來頂紅布。那么接下來第二段游戲不一樣了,是牛仔拿著小紅布在牧場里和小牛寶寶玩丟手絹的游戲,丟手絹的游戲你們會玩嗎?(會)"好的,那你們輕輕蒙著眼睛蹲下,小牛寶寶要注意一點哦,你們要仔細聽聽這個音樂,"(第二段音樂)"這個小朋友反應很快,我把紅布丟給他以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追我。如果你能追上我,我就把牛仔帽交給你,你就是下一個新的牛仔了,可是你沒能追上我,加油加油,好嗎?"那么接下來第三段音樂的游戲是,沒有追上牛仔的小牛寶寶就要拿著紅布到中間來表演動作,如果他的動作又帥又酷,是一個神氣的小牛仔,他就可以成為新的牛仔了,帶上牛仔帽了。(跟他學動作,完整來玩游戲三次)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3
活動目標:
1、能創造性地用身體動作造型。
2、提高身體的柔韌性。
活動準備:
選擇草地或軟質場地。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活動頭部、腰部和四肢關節。
二、啟發幼兒回憶橋洞的特征,嘗試用身體造型。
(1)幼兒自由造型,教師引導幼兒組合造型。
請幼兒展示各種造型動作。
(3)重點練習三種造型。
①身體向前自然彎曲,雙手觸地成拱形。
②身體仰臥抬起,四肢撐地。
③兩人面對面坐在草地上,雙手在身后撐地,雙腳抬起并相互支撐。
三、鉆橋洞。
選擇上述第三種造型,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搭橋洞,一組鉆橋洞,相互輪流游戲。游戲反復進行,也可以進行鉆橋洞比賽。
四、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拓展閱讀:幼兒園小班游戲:《小熊過橋》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他們在集體中常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等,這些行為阻礙了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一節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教育活動――小矮人的南瓜合作力量大。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團結合作的重要。
2、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合作的直接經驗:培養合作精神。
3、參與集體活動,感受到集體力量大。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PPT、音樂、球30個、球筐2個
2、幼兒準備:將幼兒分成兩組
3、環境準備:創設南瓜地場景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矮人的南瓜》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矮人的故事-《小矮人的南瓜》。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有個勤勞的小矮人,這一年,他種的南瓜獲得了大豐收,他數了一下,地里的南瓜有101個呢。小矮人摘下一個南瓜,把它抱回去,南瓜和小矮人的身體差不多大,這樣抱回去要走很多的路,好累的。把第一個南瓜抱回家,小矮人累得滿頭大汗,他想:哎呀,地里還有100個南瓜呢,這樣一個一個的抱,到什么是時候才抱完啊。)
二、想一想、說一說
1、你們能幫幫小矮人想想辦法嗎?怎樣運的又快又好呢?
2、有什么好的辦法來告訴小矮人。
(兩個人抬、一個傳一個、用車拉…..)
3、集體的力量大還是個人的力量大呢?
三、播放音樂玩一玩
1、一個一個的運南瓜。
孩子們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們運南瓜的。(咱們把球當南瓜來試一試吧)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一個傳一個的運南瓜。
(幼兒分為兩組,老師口令“運南瓜比賽”開始,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傳遞“南瓜”,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
3、運南瓜比賽
(幼兒分為兩組,老師口令“運南瓜比賽”開始,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傳遞“南瓜”,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幫小矮人想出了運南瓜的多種方法,謝謝你們,通過今天的游戲我們更能肯定合作的`力量比一個人的力量要大許多,開心嗎,走,我們一起去幫小矮人運南瓜吧。(播放音樂“七個小矮人”)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設定了一個小矮人的瓜田和兩個倉庫的場景,用故事《小矮人的南瓜》導入,讓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幫小矮人快速把南瓜運回家。通過單個運南瓜、兩人合作運南瓜、小組合作運南瓜一遍遍實驗,配上音樂《BarBarBar》讓幼兒在音樂的帶動下感受運南瓜是緊張有序的,最后通過比賽讓幼兒找到了最快的搬運方法:傳遞的方法最快,也讓孩子知道合作力量大。
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非常高,想法也很多,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合作意識已經形成,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活動,由于不是自己班上的幼兒,對秩序的要求沒有達到預想,還有活動“運南瓜”來回搬運的次數設定再準確一些就更完美了。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5
半日活動指導思想:
從幼兒的生活、游戲中生成集體教育活動根據幼兒的特點、興趣和需要、創設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獲得和諧發展。
半日活動總目標:
激發幼兒參與學習活動懂得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引導幼兒在學習、生活中與同伴友好合作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積極參與集體勞動
半日活動流程:
一、來園
1、開窗通風,整理自然角。
2、了解幼兒的健康狀況,并仔細詢問帶藥幼兒服藥時間。
3、熱情迎接幼兒來園,并和幼兒一起觀察自然角植物的變化,指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
二、晨間戶外活動、生活活動
1、目標:通過玩跳繩,發展幼兒的各個部位。
2、材料準備:跳繩若干條、塑料帶一個。
3、過程:(1)準備活動:先帶領幼兒環繞操場跑,做身體的準備動作。
(2)開始跳繩活動(個人跳)(集體跳)
(3)生活活動:老師帶領幼兒散步、關心個別體弱的幼兒(向琳、劉世通等)在散步時觀察幼兒園植物的變化。
三、早操
目標:排隊迅速,做操動作合拍、有力。
內容:
完畢帶隊回班吃早餐。
四、晨間談話
談話內容:談談晨間活動情況,談談快樂的雙休日。
五、科學活動:《紙的力量》
(一)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的.秘密。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紙的承受力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紙若干張、水桶、椅子、桌子
(三)活動過程: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紙,請幼兒和紙比力氣。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紙的上面的一個小點上用力,紙很容易就撕開了。
2、出示另一張紙,請幼兒用拉的方法和紙比力氣。
3、交流引導、尋找原因。
(1)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同樣的紙,我輕輕一撕就能撕開,而拉紙時,用了很大的力氣也來不開?
(2)和幼兒一起討論原因。
4、游戲驗證:(1)幼兒實驗,把紙制作成紙稱,和水桶、積木比力氣。
(3)師生共同實驗,讓紙和小椅子、桌子比力氣。
(四)生活延伸:工人叔叔很聰明,利用紙的這個道理做了許多東西。(食品包裝撕口)
[page_break]
六、課間活動:
1、喝水,2、大、小便、3、洗手,4、吃水果,5墊毛巾站隊準備上體能課。
七、戶外活動:螞蟻運糧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6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糍粑的制作過程
2、能與人合作,制作糍粑,體驗勞動的快樂。
3、初步了解春節的意義,萌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1、讓幼兒了解糍粑的制作過程,還知道打糍粑是過春節的傳統美食
2、讓幼兒能與人合作完成制作糍粑,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制作過程的PPT、蒸熟了的糯米,紅糖,芝麻,盤子,木棍,小石槽
活動過程
(一)春節的習俗
1、師:馬上到春節了,我們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新年的傳統食物,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2、幼:糖,臘魚,餅干,臘肉,餃子
3、師:說得很不錯,我們還有一種傳統食物是用糯米做的,蒸一蒸,最后做成粑,白白的,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教師小結:說的很棒,它是我們的傳統食物,名字叫糍粑.
(二)談話,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吃過糍粑嗎?
幼:吃過,很好吃。
2、師:你們還記得糍粑糍是什么樣的嗎?
幼:軟軟的;黏黏的,,特別軟,粘牙….
3、師: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糍粑,說得很棒。誰知道糍粑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說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圓…·
(三)說說糍粑的過程
現在,老師讓小朋友看一看糍粑到底用什么做的,要用到哪些工具?
(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觀看ppt)
1、師:剛才我們看了伯伯們的制作糍粑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先把米放在盆子里,米里面有水..
2、師:說的很棒!這叫(浸米),還有那個小朋友知道浸米完了之后做什么呢/
幼:洗米,還有把米放在大桶里面用火蒸
3、師:觀察得真仔細,蒸好了之后,要放在哪里?
幼:放在一個石頭做的大洞里?
4、師:這個叫做石槽,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石槽里,還要做什么?
幼:幾個伯伯拿著棍子再里面打
5、師:說得很好,兩個伯伯在打糯米,把糯米要打到看不到米,成了粘稠狀,才能拿出來。拿出來之后又要做什么呢?
幼:撒了粉子,做成了一個大圓。
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棒!現在老師把制作糍粑的過程說一下,先浸米,再洗米,再把米放在木桶里面蒸,蒸熟了之后放在石槽里面兩個伯伯在里面用木棍打,打好了之后放到盆子里,撒點粉子,再壓成一個大圓形,糍粑做好了。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糍粑辛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伯伯們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
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制作糍粑
1、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糍粑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糍粑,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2、幼兒嘗試把蒸熟的糯米放到小石槽里,兩個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用木棍打,打好了之后把糍粑放到盤子里,壓成圓形,可以加芝麻,紅糖。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和老師們一起品嘗糍粑。
活動總結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打糍粑”是最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而“糍粑”是我們浠水的傳統特色美食,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特別濃厚,活動中都能積極的思考,在“打糍粑”的過程中讓小朋友們體驗到勞動的快樂,知道農民伯伯的不容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并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觀看竹竿舞錄像;
物質準備:竹竿若干根、跳圈若干個。
教學重點:
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教學方法: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游戲《竹竿舞》,他們是怎么跳竹竿舞的呢?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是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幼兒產生想要學習跳竹竿的欲望。
設計意圖:
通過先前的視頻觀賞,知道跳竹竿的大致方法,為下面的跳竹竿環節做準備,同時又激發了幼兒想要做游戲的興趣。
二、幼兒學習跳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么敲竹竿,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范一遍,我需要請一位小朋友跟我搭檔,看我在敲的時候嘴巴里說了什么,手里又是怎么敲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后再交換?
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跳竹竿需要兩個人來敲竹竿。
一名幼兒配合教師,以“分分合合”的形式邊念邊敲竹竿。
幼兒分組練習敲竹竿。
設計意圖:
教師將敲竹竿和跳竹竿分開來演示教學,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學習,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以4人為一組,既有敲竹竿的人,又有跳竹竿的人,而且在交換練習的時候
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
老師先示范一遍。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小朋友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邊念邊打竹竿,教師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并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才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
幼兒觀察教師如何跳竹竿,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兩位幼兒敲竹竿,配合教師示范。
回答教師問題。
幼兒分組練習跳竹竿。
能夠節省部分等待的時間。
請幼兒自己觀察并發現跳竹竿與敲竹竿之間的關系,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束活動。
師:我們學會了跳竹竿,在下次的體育游戲時,我們可以加入手部舞蹈的部分和音樂結合,跳一跳黎族小朋友們的竹竿舞,好嗎?
師:接下來跟老師做一做放松運動,回教室吧!
跟著老師一起做放松運動,并回到教室。
激發幼兒跳竹竿舞的興趣。
教學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鍛煉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并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個放松運動。
幼兒園教案大班教案篇18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美術欣賞,是為了引導幼兒學會體驗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國畫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內涵非常豐富。然而幼兒對國畫的接觸很少。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選擇我國古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所創作的幾幅《墨竹圖》供幼兒欣賞,讓幼兒通過看、摸竹子,在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的基礎上,感受國畫的表現特點和它的意境美。以傳統藝術——國畫作品作為欣賞對象,旨在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國畫的特點以及國畫的`繪畫工具。
2、欣賞畫家用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事物,感受國畫的意境美。
3、嘗試用水墨畫竹子、竹葉,體驗動手畫國畫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萌發熱愛祖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用實物竹子布置活動場地。鄭板橋的《墨竹圖》四幅。
2、通過錄像欣賞竹林的美
3、國畫材料和繪畫工具教師和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實物竹子,通過讓幼兒看、摸竹子,了解竹竿的顏色、粗細、形狀以及竹葉的形狀等。
師:竹子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聞,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通過欣賞錄像《竹林深處》,讓幼兒感受一片片竹林的美。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走進竹林,你們感覺怎么樣?
3、讓幼兒欣賞國畫大師鄭板橋的《墨竹圖》。
師:你們喜歡竹子嗎?古時候的畫家也很喜歡竹子,他們經常邊欣賞竹子邊把它們畫下來。(出示《墨竹圖》)
師:這些畫是簡筆畫嗎?(讓幼兒知道這是畫)
師:它們是我國的國畫大師鄭板橋畫的。(簡要的向幼兒介紹鄭板橋)
師:你看到這些畫有什么感覺?畫面上的竹子顏色有沒有一樣?濃墨畫出的竹子感覺離我們遠還是近?那淡墨呢?(感受墨色的深淺變化)
師:這些竹子的形狀有什么不同?(粗細、長短、直斜)為什么有這些不同?
4、進一步欣賞下載的鄭板橋的其他的作品。
教師:畫家鄭板橋爺爺畫的是一片竹林,靜靜的竹林畫得很美,用濃淡不同的墨色表現竹子的粗細、高底、遠近。讓我們看了感覺很舒服。
5、教師介紹國畫材料以及使用方法。示范如何畫竹子和竹葉,注意如何讓墨色有深淺變化。
6、鼓勵幼兒大膽畫己喜歡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