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_方案策划方案模板下载

寫方案網 > 教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

時間: 新華 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聯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出示復習題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從北京到沈陽的鐵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二)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三)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四)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P83-84頁例1、例2;P85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圖形,使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2)借助線段、三角形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具體圖形旋轉過程的觀察和抽象,認識旋轉的本質,發展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

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教具準備】

1、課件、投影儀、三角尺。

2、活動材料單,方格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健身強體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廣場上、公園里無時無刻都會看到人們健身運動的身影,相信同學們也都是健身運動小達人。這節課我們就從運動開始。(板書:運動)請看老師在干什么?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在數學上叫什么?

生:平移(板書:平移)

師:再看老師這個動作叫什么?

生:旋轉(板書:旋轉)

師;這是物體的平移和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圖形的運動—旋轉。(板書:圖形的--)(課題:圖形的運動—旋轉)

二、初步探究,認識旋轉要素

師:請看,這是一個點(出示)。這個點在這里不停的旋轉是一個點,如果這個點想同一個方向平移到另一個點,會形成一個什么圖形?你來說:(手勢,A到B)

生:線段。

師:請看,點A向同一個方向平移到點B,(邊演示邊說),形成一條線段AB,(板書線段)

師:A——B線段AB可以?

生:平移。

師:也可以?

生: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不研究線段的平移,只研究線段的旋轉。

師:線段AB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AB上的C點,又是怎樣旋轉的呢?你來說?

生回答

師:線段AB上的C點也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請看,D點呢?你來說?

小結:也就是說,線段AB的每一點都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再看,旋轉前后B點和B’到A點的距離改變了嗎?

師:線段AB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線段AB上的每一個點都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并且每一個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像這樣一條線段繞著一個點旋轉的現象,鐘表上也有,請同學們拿出活動材料單

自主完成,開始。學生展示

師:旋轉角度是旋轉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線段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三、深化研究,旋轉圖形

師:如果是幾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旋轉后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線段OA、OB、AB組成的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請看,誰來讀要求?生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拿出材料單

和三角尺按要求轉一轉,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小結: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旋轉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狀都不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有三角形的位置變了。

師:(演示180°)請看△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答。

師:如果△AO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360°。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重合。

師:當△AOB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就會旋轉到原來的位置。

四、自主練習,應用拓展數學書第85頁第1.2.3題。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運動--旋轉,知道了旋轉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還知道了旋轉前后的圖形旋轉中心的位置不變,圖形的大小、形狀不變,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是三角形的位置變了。生活中人們利用旋轉的特點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邊演示邊講)旋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當你為生活的山重水復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獲一個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2、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紙盒、剪刀、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1)六個面(2)12條棱(3)8個頂點

不同點:六個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1、剪一剪:

引導學生通過把1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圖。

2、說一說:

正方體展開圖是怎樣的?

3、將長方體盒子沿棱剪開,試試看。

4、比一比。學生回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相同點不同點

學生動手剪開正方體紙盒。

觀察,得到了一個怎么樣的展開圖。

小組中進行交流。說說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開圖是否相同?

引導學生剪開長方體盒子,觀察長方體的展開圖。

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盒子和正方體盒子進行比較。

通過復習鞏固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引入認識展開長方體、正方體的折疊。

通過剪一剪等實踐活動,把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平面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相同點:有六個面。

不同點:六個面的大小不同。

5、做一做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正方體?長方體?

①圍成正方體所要的條件?

②用手中的材料嘗試折疊。

③獨立想一想哪些圖形符合要求。

④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三、練一練

1、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看展開圖。

在操作中進行驗證。

先讓學生看展開圖進行思考,并把結果寫下來,然后再利用附頁中的圖試一試。

思考:與1、2、3號面相對的的是幾號面?

2、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按展開圖說說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再聯系長方體說說展開圖中的各個長方形對應的是長方體中的哪個面。

3、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通過做一做,引導學生體會展開圖形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系。

通過折疊正方體、長方體的展開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全課小結

跟小組內的同學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在什么?

板書設計:

展開與折疊

面―――體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以及與除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課件1]

1,提問:A,7/8是什么數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運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發現7/8和7÷8之間有聯系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發展智能

1,教學P90.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關系.)

板書:1÷3=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么數來

表示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例3: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3÷4=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②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拼起來相當于一塊餅的3/4,也就是3/4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a÷b=b/a(b≠0)

D,b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書P91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24÷2516÷497÷139÷9c÷d

2,口算.

7÷13=()÷9=1/2=()÷()8/13=()÷()

3,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還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么,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1,2,3

板書設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3/4

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

a÷b=b/a(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互相轉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計算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并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

3、通過對規律的猜想、驗證和總結建立事物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較中認識互化的必要性

師(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請觀察圖表,說一說圖的意義。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板書:林林0.4(小時);明明1/4(小時))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在比較時,可以先讓學生估計,然后再精確比較)

生1:我們小組是把小時化成分鐘來比較的。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大小的。0.4小時是24分鐘,1/4小時是15分鐘,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2:我們小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個同樣的小格,0.4涂4格,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3:我們小組也是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0個同樣的小格,0.4能涂40格,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4:我們小組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來比較的。0.4是4個1/10,也就是4/10,約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5:我們小組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來比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么?

生1:我喜歡分數化成小數那個小組的方案。因為畫圖太麻煩了,而分數化成小數,直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歡小數化成分數的那個小組的方案。分數化小數有的時候除不盡很麻煩,畫圖也很麻煩,比較時間能化成分鐘來比,如果其它單位的還得又一種化法。所以我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案。

生3: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大小,分母不同的時候還得通分,也很麻煩,還不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和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了便于比較和計算,就需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探索分數化小數

師:誰來說一說第5小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的?

生:因為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而分母相當于除數。

師:請你把71頁“試一試”第2題這幾個分數化成小數。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小數化分數的基本方法

師:老師問一下第4小組的同學,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生:我們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師:能具體的說一說嗎?

生:0.4是4個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約分后是五分之二。

師:那0.04,0.004呢?

生:0.04是4個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約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個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約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師:說的真不錯,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一直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分母與小數有什么關系?有沒有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1:小數的位數與分母1后面的零的個數一樣多。

生2: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

師:請再觀察分子與小數有什么關系?

生: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后的數作分子,

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律,把課本第71頁“試一試”的第1題做到練習本上。

(二)練習提高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分數化小數。

2、判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請改正。

3、數學游戲:你說我答:同桌之間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互相交換著說。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結果)

4、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主要是對分數和小數的互化進行練習)。

5、在直線上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小數。

(三)小結延伸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

五、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掌握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的判斷方法。

2、培養分析、比較及綜合概括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掌握歸納的方法,獲取一定的學習經驗。

教學重點:

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3分鐘)

(一)創設情景,反饋預習

1、師:課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導學案自主預習部分,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特征,下面的數你能判斷出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即是2的又是5的倍數呢?

P:16、24、85、102、138、170、

2 的倍數:16、24、102、138、170

5的倍數:85、170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170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個位上是02468就是2的倍數。個位是上0或者5的數就是5的倍數。一個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它的個位上一定是0.

2、看來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可是,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生:2的倍數的個位數是0、2、4、6、8;5的倍數個位上是0、5。

師: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還看個位數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內容。

3、教師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二)明確目標,引領方法

1、出示學習目標(見學案),生自讀目標。

2、同伴說說自己的理解,談談如何實現目標。

【設計意圖】交流預習內容,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明確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進行合作學習。

二、【自主學習,同伴合作】(15分鐘)

(一)自主學習,自我感知

1、小棒游戲,探究規律

師: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怎么玩呢?(拿6根小棒)找一個同學在這張數位表上隨意用小棒擺出一個數,我能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信不信?

師:你來!

師:為了驗證我猜得對不對,再請一個同學到前面的展臺上用計算器來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學生擺出:51

師:51是3的倍數。我算的比計算器快吧?

師:能擺一個三位數嗎?

學生擺出:312

師:312是3的倍數。

師:再來一個難點的。

學生擺出:1123

師:1123不是3的倍數。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判斷的這么快嗎?相信通過下面的操作你能發現其中的秘訣。

2、小組合作探究

(1)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探究要求:用相應根數的小棒在數位表上各擺出3個數。

小組內合理分工,請大家看一下導學案的合作要求

①根據要求每人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并思考是不是3的倍數,3人擺數,1人記錄。

②用計算器算一算,將3的倍數圈出來。

③仔細觀察表格,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用4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3)用6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4)擺出3的倍數與所需的小棒的根數有什么聯系?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預設

第一組:用3根小棒擺:2、12、102,都分別是3的倍數。

第二組:用4根小棒擺:22、1111、1102,都不是3的倍數。

第三族,用6根小棒擺:都是3的倍數。

問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了3根、6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

師評價:關鍵要看小棒的根數,了不起的發現。

生: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你們認為除了3根、6根,還有其它情況是嗎?具體解釋一下。

生: 9根、12根、15根……都行——

(5)真的是這么回事嗎?以9為例擺擺看。

師:來,說說你們小組擺出了哪個數,它是不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6,36是3的倍數。

師:哪個小組還想出三位數、四位數或是更大的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216,216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數。

師:說得完嗎?

生:說不完。

師:大家用九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嗎?那你認為他們小組的結論合理嗎?

生:很合理。

師:大家說著,我把它記錄下來(板書):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擺出來的數就是3的倍數。

師:由擺數所用小棒的根數我們就能快速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3、總結提升

師:通過擺小棒,我們能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現在不擺了,也不撥了,通過上面的兩次操作,能不能說說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

師:小組內交流一下。

小組活動。

師:誰來說說?

生1: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2: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3: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無論是小棒的根數還是各個數位上珠子的顆數,實際上也就是各個數位上數的和。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探究原因,區別理解

(1)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可是,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研究16

師:上節課我們講過,16是2的倍數,它是由一個十和六個一組成的,那么想想把一個十,兩個兩個的分,會出現什么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把16兩個兩個地分,正好可以分完,沒有余數)

但既然十位上沒有剩余,那十位上的數還需要觀察嗎?(我們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6根小棒就可以,把它兩個兩個地分能正好分完)

用剛才的方法判斷5的倍數為什么也只觀察個位?(因為一個百被5分完沒有余數)

看來判斷2、5不受百位和十位的影響,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

通過剛才地研究,我們更加熟練了判斷2、5倍數的方法,還知道了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了。

(2)問:為什么3的倍數特征要看各個數位相加的和呢?

舉例24是不是3的倍數,但是個位4是嗎?這是為什么?自己分一分,畫一畫,看看24為什么是3的倍數?

一個十3個3個分余1根,第二個余1根,兩個各余1根,在和個位繼續分,

138分一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

一個百3個3個分最后剩1根,三個十3個3個分,每個余1根,所以剩三個一,個位傻上還剩一個8,合起來繼續分,12個繼續分。

(2)總結:梳理一下:24、138,分一遍,你發現什么?(剩余就是3的倍數。數位是幾,余數就是幾)無論百位上是幾,3個3個分完,就剩幾。

P:剩余的小棒正好是每個數位加起來的數。(因為這些數位和剩下的數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數位上的數相加,如果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如果不是,就不是3的倍數。)

三、【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1、口頭練習: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圈出下面是3的倍數的數:42、78、111、165、655、5988

3、□2,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被遮蓋住了,如果它是3的倍數,猜一猜,這個數可能是幾?為什么?

(預設:生1:1。

師:可以嗎?還有其他答案嗎?

生2:1,4,7都可以。

師:理由呢?

生2:1+2=3,4+2=6,7+2=9,3,6,9都是3的倍數,所以填1、4、7都可以。

師:恭喜你,三種可能都被你們猜中了!

師:如果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呢?

生:24。

師:為什么只有24可以呢?

生:因為只有24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二)拓展訓練,靈活創新

以前我們用除法來檢驗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今天我們又學了3的倍數特征,我們只需要求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就可以,但是如果遇到這樣的題怎么辦?(PPT)

13689362754、123456789

老師:如果用各個數位之和是3的倍數,比較麻煩。

但是我們用劃掉3的倍數的方法求,這樣即便是很復雜的數也能特別輕易的解決。比如:13689362754,從左開始,1不夠,看13,是3的4倍,余1,和6組成16余1,18算完……

后面的練習我們下課完成,好,這節課不僅發現3的特征,還根據特點發現簡便地判斷方法,更可貴的發現了背后的道理。學習數學就是這樣,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學們能在快樂的數學海洋里繼續愉快地暢游。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二)同伴討論,互助共進

完成學案中“同伴合作,互助共進”內容。

重點交流學生所舉的例子。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學和同伴合作,完成因數倍數的知識的學習。

四、【師生共學,交流分享】(5分鐘)

(一)小組展示,彰顯風采

指名小組進行匯報。

(二)師生完善,共同提高

1、學生糾正、補充、質疑

2、教師精講、點撥、評價

在學生討論比較充分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來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點撥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五、【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先由學生自主完成學案中相應的內容,再同桌交流,完善答案。

1、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看一看哪些是3的倍數:42、78、111、165、655、5988

原來判斷是用除法,現在用加法。改革了

3、不用計算,能快速算出來那個式子有余數嗎?

802、3;342、3

4、下面的數是3的倍數嗎?888、555,那這樣的三位數都是三的倍數嗎?P:777、888,可以想成3個8相乘,像這樣的三位數一定是3的倍數

5、下面都是嗎?789、345、654

都是,有什么特點?相鄰、連續三個自然數。

是不是所有都是呢?舉例:123.為什么呢?

654,把大的給小的,把6給4,三個都是5了,把較大數給叫小叔一個,數字和不變,所以一定是3的倍數。

6、是嗎?363、669、993。是。有簡便的方法嗎?每個數學都是3的倍數,這個數字和一定是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怎么寫篇7

教學內容

《除法估算》選自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51的內容。

教學思路

小學數學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知識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除法估算”這一部分內容時,設計圍繞從學生剛經歷的秋游活動來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發現估算的題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價值、小組合作來交流估算的策略、嘗試解題來總結估算的方法、實踐運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設計理念

1、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經驗(除法計算)、直接經驗(秋游的感受)和現實世界(生活中的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2、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秋游場景引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后,出示秋游時拍的照片,詢問學生當時的心情,一下就讓學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遠足秋游,學生對步行印象極深。在導入新課前,就提供路程和時間,讓學生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復習,求出同學們步行每小時大約行多少米。接著讓學生把計時的單位改小,繼續求每分鐘的步行速度,便于我們判斷走得比較快還是慢。此時順利進入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的教學中。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行探究。

1、關于所需車輛的計算:

師:同學們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學問老師:“為什么不坐車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1)出示題目并講述:老師聯系車子的時候只有中型客車,每輛車子可以坐44人,而我們四年級參加秋游活動的學生一共有235人。現在只有5輛車子可以用,你們認為夠嗎?

(2)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結果。(交流情況)

生1:我覺得不夠。因為235÷44≈6(輛),要6輛車子才可以。現在只有5輛,所以不夠。

(240)(40)

生2:我認為夠了。235÷44,235的近似數取200,235÷44≈5(輛)。

(200)(40)

生3:我認為是不夠的,老師還沒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師,我用小數做的行嗎?

師:當然可以了。你課外知識真豐富!請你說說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結果求近似數就是約等于5,所以我覺得5輛車就夠了。

生5: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應該要向前面進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觀點,5輛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一輛車可以坐44人,那么5輛車大約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來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輛車才夠。

師:是啊,多出來的人怎么辦呢?不去了嗎?

師:我看,問題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中235,也就是被除數的取近似數出現了分歧,那先來解決除數取近似數是怎樣統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保留整十數。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是被除數到底該怎么考慮求近似數呢?在現實生活中來考慮這個問題,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生齊:生1說的那種。

生2: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不夠的,剛才沒有仔細考慮。

師:那就是說,被除數取近似數時,要考慮盡量和原來的數接近。

生8:老師,那230也接近235的,為什么要取240呢?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9:因為240÷40是整數6,計算方便,算得快。

師:為什么會這么快?

生9:因為我想乘法口訣:四六二十四

師:這個方法真妙啊!把除數的近似數求出來后,用乘法口訣來想,找個最接近被除數的,把它取作被除數的近似數。你真會動腦筋!

師:(小結)我們用估計的方法求出了5輛車是不夠的,所以決定遠足秋游,還能觀賞沿途風光呢,倒也是一舉多得。

2.關于纜車票價的估算(出示纜車圖)

(1)理解價格表

師:到了坐纜車的地方,同學們可興奮了。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這張價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嗎?(指名學生發言)

生10:大人坐纜車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兒童的票價是大人的一半。

師:兩人說得都很棒,生11補充得更好,那按價格表的說明,同學們每人應該付多少錢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師:老師要負責付同學們的費用了。請大家幫忙算一下:一個人的票價是15元,我們班級有58名同學參加秋游,那么該付多少錢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13: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們小組認為老師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師: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該聽誰的呢?

生15:我們小組是列豎式計算的,其實只要15×58=870(元)

師:同樣是估算,相差300元,這里就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估算目的是計算快速,但也要注意準確。大家想知道事實上老師付了多少錢嗎?

(學生紛紛猜測)

生16:老師,我想您付的錢應該比870元少。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16:因為我想集體乘坐應該可以優惠的,很多地方集體購票都可以打折的。

師: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的確如你所料,老師實際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紛紛點頭。)

師:58個同學乘坐纜車,總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約多少錢嗎?

列式:775÷58≈

生解答后交流:除數58的近似數是60,被除數考慮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數是780。師板書:775÷58≈13(元)

三、提供數據信息,鼓勵學生自選解題。

在學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組信息,讓學生選擇其中對于自己想了解的情況有用的數據,進行計算解答,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反思:

這堂課上得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在實踐后的體會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與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250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气体检测仪-氢气检测仪-可燃气体传感器-恶臭电子鼻-深国安电子 | 珠海网站建设_响应网站建设_珠海建站公司_珠海网站设计与制作_珠海网讯互联 | 包塑软管|金属软管|包塑金属软管-闵彬管业 |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无机纤维喷涂棉-喷涂棉施工工程-山东华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广东护栏厂家-广州护栏网厂家-广东省安麦斯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 焊接烟尘净化器__焊烟除尘设备_打磨工作台_喷漆废气治理设备 -催化燃烧设备 _天津路博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清运公司_环卫保洁公司_市政道路保洁公司-华富环境 | 东莞猎头公司_深圳猎头公司_广州猎头公司-广东万诚猎头提供企业中高端人才招聘服务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 存包柜厂家_电子存包柜_超市存包柜_超市电子存包柜_自动存包柜-洛阳中星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四合院设计_四合院装修_四合院会所设计-四合院古建设计与建造中心1 |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定制公司-网站SEO优化推广-咏熠软件 | 定制/定做衬衫厂家/公司-衬衫订做/订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粤丰硕水性环氧地坪漆-防静电自流平厂家-环保地坪涂料代理 | 胶水,胶粘剂,AB胶,环氧胶,UV胶水,高温胶,快干胶,密封胶,结构胶,电子胶,厌氧胶,高温胶水,电子胶水-东莞聚力-聚厉胶粘 | 二手Sciex液质联用仪-岛津气质联用仪-二手安捷伦气质联用仪-上海隐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耐破强度测试仪-纸箱破裂强度试验机-济南三泉中石单品站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66元/年_【400电话官方业务办理】-俏号网 3dmax渲染-效果图渲染-影视动画渲染-北京快渲科技有限公司 | 送料机_高速冲床送料机_NC伺服滚轮送料机厂家-东莞市久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伊诺尔拆除公司_专业酒店厂房拆除_商场学校拆除_办公楼房屋拆除_家工装拆除拆旧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软瓷_柔性面砖_软瓷砖_柔性石材_MCM软瓷厂家_湖北博悦佳软瓷 | 科研ELISA试剂盒,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昆虫_植物ELISA酶免试剂盒-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房在线-免费房产管理系统软件-二手房中介房屋房源管理系统软件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上海APP开发-APP制作-APP定制开发-上海APP开发制作公司-咏熠科技 | 地磅-地秤-江阴/无锡地磅-江阴天亿计量设备有限公司_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市海宝机械有限公司-不锈钢分选机-硅胶橡胶-生活垃圾-涡电流-静电-金属-矿石分选机 | 安徽免检低氮锅炉_合肥燃油锅炉_安徽蒸汽发生器_合肥燃气锅炉-合肥扬诺锅炉有限公司 | 课件导航网_ppt课件_课件模板_课件下载_最新课件资源分享发布平台 | 超声波清洗机_细胞破碎仪_实验室超声仪器_恒温水浴-广东洁盟深那仪器 | 隧道烘箱_隧道烘箱生产厂家-上海冠顶专业生产烘道设备 | 六自由度平台_六自由度运动平台_三自由度摇摆台—南京全控科技 |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厢式压滤机生产厂家-禹州市君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合金耐磨锤头_破碎机锤头_郑州市德勤建材有限公司 | 焊管生产线_焊管机组_轧辊模具_焊管设备_焊管设备厂家_石家庄翔昱机械 | 东莞市超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系列直插/贴片铝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