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的教案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3頁,練習十八的第2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
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數的讀寫
1.整數的讀法和寫法。
(1)指名說整數的讀法。對說得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學生說時,不必要求與書上的敘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確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讓兩名學生試讀,然后問他們是怎么讀的。如這個數有幾級?哪些0是在數級末尾不必讀出來,哪些0要讀出來?8前面為什么只讀一個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數進行分級,并用彩色粉筆把不同0區分開。
(2)指名說整數的寫法。要求與整數讀法一樣。
出示:四十億六干零六十萬零五十
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數。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寫的。
2.小數和分數的讀寫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并讓學生比較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的讀法和寫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中間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指名讀數。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
第2題,學生獨立寫數,集體訂正。
二、數的改寫
1.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較大的多位數,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它進行改寫。
想想,有幾種改寫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學生明確一般有兩種方法:(1)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2)省略這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寫成近似數。然后,教師用書上的例子進行說明。如果班里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在說明第(2)種情況時,要使學生明確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根據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數,求得的近似數的單位應該是多少?
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下面做一做的練習題。
2.求小數的近似數。
出示例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對于4.629754.630,要特別提問:4.630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互化)。
教師: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運算時,經常要根據需要把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大家還記得改的方法嗎?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帶分數?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整數?
帶分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
整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要使學生明確,整數可以根據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數。
出示教科書中例題,讓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4.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1)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教師:根據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見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學生回答進時。只要把意思說正確就可以了。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小數化成分數,要先把小數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教師按教科上的圖解分步畫圖。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教師可以根據分數化成小數的兩種情況,先引導學生分別回憶,再概括總結。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怎樣化成小數?(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見個0.就從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實際上是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數怎樣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盡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通過分析上面兩種情況.誰能概括出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師板書。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并且記住這些結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小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的圖解進行板書。
(3)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分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板書完成圖解。
(4)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十八的第3題的第(2)、(3)小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可以讓做得比較快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數的大小比較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科書第83頁做一做的第l、2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師:怎樣比較整數、小數的大小?
比較分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三種: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十八的第2題,第3題的第(1)小題,第4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思考練習十八的第5題和第6題。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
2.掌握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3.能正確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會口述答話.
教學重點
掌握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讀懂題意,正確地分析解答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投影片.
學生準備10個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內容.
指名讀題.引導學生分析,這道題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怎樣解答?
引導學生分析解答,這道題有2個已知條件,一個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個是又來了3只羊,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來的3只羊合起來,8和3合起來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師把表格去掉,把條件和問題連接起來成為例4.同時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2.教學例4.
(1)引導學生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
這道題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分別是什么?問題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確:這道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一個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個是又來了3只羊,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應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來的3只羊合起來,也就是把8和3合起來,用加法算,列式為 8+3=11.(教師板書)
(3)學寫單位名稱并口述答話.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別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來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師說明,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數,我們要在得數11的后邊寫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號括起來,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這個只字叫做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題中問我們一共有多少只羊,我們要給予回答.我們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們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這叫答話,答話時要把我們算出的得數說出來.現在我們做完題后先不用寫答話,說出來就可以了.
請同學們一起口述答話,
(4)請同學們讀一讀例4的算式,說出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3.反饋學習.
山上有8只猴,又跑來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題,讀懂之后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讓學生寫到練習本上,提醒學生寫出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4.教學例5.
(1)出示例5:學校里有9個足球,借走7個,還剩多少個?
引導學生讀題,找出兩個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引導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是學校有9個足球,第二個已知條件是借走了7個足球,問題是還剩多少個足球.
(2)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想一想,要求還剩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
啟發學生得出,求還剩多少個,就是從9個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個足球,從9里面去掉7用減法算,列式為9-7=2
若學生列式計算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足球擺一擺,先擺9個圓片,從9個圓片中拿走7個,表示借走了7個,還剩2個,然后再讓學生列式計算.
(3)引導學生寫出單位名稱和答話.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單位名稱是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9表示有9個足球,7表示借走了7個足球,得數2表示還剩下2個足球,單位名稱是個.(板書:個)
指定2~3名同學口述答話.
5.反饋練習.
小華有10本練習本,用了8本,還剩多少本?
先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寫上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6.閱讀教科書例4、例5.
引導學生歸納,例4、例5是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它們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如果把兩個數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從一個數里面去掉另一個數,求還剩多少,用減法算.注意得數的后面要寫上單位名稱,還要口述答話.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這樣的題要認真讀題,看清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再列式計算,最后寫上單位名稱,口述答話.
四、隨堂練習.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個小朋友,又進來4個,現在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
這道題求現在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進來的小朋友合起來,列式為□○□=□( ),答:現在教室里有______個小朋友.
(2)教室里有8個小朋友,出去了4個小朋友,現在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
這道題求現在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從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為□○□=□( ),答,現在教室里有______個小朋友.
2.(1)小云有9個紙飛機,又做了4個,現在有多少個?
(2)學校有10只兔子,賣了7只,現在有多少只?
先讓學生讀懂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再列式計算.
3.選擇正確答案.
從樹上飛走9只小鳥,又飛走了4只小鳥,兩次共飛走了多少只小鳥?
小云這樣做 9+4=13
小明這樣做 9-4=5
小華這樣做 9+4=13(只)
小林這樣做 9-4=5(只)
他們4個人中誰做得對?為什么?
4.讓學生自己編題練習.
五、布置作業.
1.爸爸買了8個蘋果,媽媽買了7個,一共買了多少個?
2.小麗家里有10個桃,吃了7個,還剩幾個?
板書設計
應用題
④草地上有8只 又來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學校里有9個 ,借走7個,還剩多少個?
9-7=2(個)
答:還剩2個.
探究活動
找朋友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7加幾的計算.
活動準備
寫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將卡片分發給學生(每人一張).
2.教師說得數,持有等于該得數算式的學生起立,同時高舉卡片,讓全班學生判斷是否等于教師手中的得數.
3.教師說算式,持有該算式得數的學生起立,同時高舉卡片,讓全班學生判斷是否為教師手中算式的得數.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3
一 、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7.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單元;
2、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比較和簡單統計圖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單元;
3、空間與圖形:包括立體圖形認識、方位與圖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單元;
4、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和“大蒜有幾瓣”。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2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是: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學生分析
一年級新生剛步入校園,基本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且生源情況復雜。因此,我們要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下功夫,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完成從幼兒向小學生轉軌,使他們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少一些呆板的練習,適當布置有趣的作業,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表
準備課“海底世界”——數數 1課時
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課時
找找周圍的數 1課時
第二單元: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3課時
第三單元:走進花果山——10以內的加減法 18課時
第四單元:有趣的游戲——認識位置 2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五單元: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5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六單元: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3課時
分積木 1課時
第七單元: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課時
第八單元:雪山樂園——總復習 5課時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4
設計說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并了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發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現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游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后、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說一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后面的兩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后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說一說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2.區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愿意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么。(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請幾位同學上臺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游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5
一、準備練習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適當的數.(說出依據)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結引入
我們運用一些運算定律或者運算性質可以使計算簡便,在四則混合運算中,能不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呢?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
1.82.58+1.81.42
1.觀察算式特點
2.學生試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觀察比較: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第一種方法應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第二種方法只是根據一般的運算順序)
4.練習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結
通過剛才的練習,你對簡算有什么新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算法的用簡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題:填同一個數
□-□+□+(□□□-□)=10
四、課堂小結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有時雖然不能把整個題目簡便計算,但是應該隨時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驟可以簡算,能簡算的,盡量使計算簡便,不能簡算的再按運算順序計算.
五、課后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算法的用簡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興煤礦七月份產煤4.85萬噸,八月份產煤5萬噸,九月份產煤5.65萬噸.平均每月產煤多少萬噸?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的第二課時《跳傘表演》一課。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8 的退位減法后,進一步學習十幾減7、6、5 等數退位的減法。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思維方法和計算方法,但學生掌握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比10 以內的減法要困難一些,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計算十幾減
7、6、5 等數的退位減法。
2、在探索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的多種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計算退位減法的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特技表演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正在做什么?(課件出示)(板書課題——跳傘表演)?
2、邊觀察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呢?
生2:螞蟻比蝸牛多幾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參加表演的螞蟻和蝸牛它們的.只數誰多?多幾只?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誰多、多幾及退位減法。(板書——誰多、多幾及退位減法)?
請同學們繼續看屏幕,(課件出示)螞蟻有11 只可以用11 個圓圈來表示?蝸牛有7 只可以用7 個圓圈來表示。通過這個圖我們一下就能看出誰比誰多呢?生:螞蟻比蝸牛多。是的,螞蟻比蝸牛多,那多多少呢?你能列個算式嗎?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師板書?11-7
提問:11 表示什么?7 表示什么?11-7 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 只螞蟻;“7”表示7 只蝸牛;“11-7”表示螞蟻比蝸牛多幾只。
2、學習計算方法。
(1)自主探索,小組交流。
“11-7”到底等于多少、可以怎樣算、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交流,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
(2) 全班交流。
誰能來說說你是怎樣做得?
方法1:我們再來看剛才這個圖。(課件出示)上下圓圈一一對應,這樣從圖中一下就能看出螞蟻比蝸牛多4 只。
方法2:擺小棒。11 只螞蟻可以用這11 根小棒來表示,從這11根小棒當中減去和蝸牛只數相同的7 根,還剩4 根。
方法3:可以根據加法來算減法,想一想7+11 因為7+4=11 所以11-7=4。
方法4:把11 拆成10 和1 10-7=3 3+1=4 ……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
(3)小結。
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計算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
老師認為在實際計算中用把11 拆成10 和1,先算10-7=3 再用3+1=4 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快捷。
3、小練。
猴子摘桃。(課件出示)
11-2=9 11-3=8 11-4=7 11-5=6 11-6=5 指名回答。同學們請觀察這幾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相同點:都是減法,并且是11-幾的退位減法。不同點:它們的減數在依次變大,而差在依次變小。】
三、鞏固練習。
小朋友們學得真快、我們再來算幾道題。
1、看圖列式。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看81 頁第2 題。誰來讀題?你會做嗎?
全班交流:
(1)小雞和小鴨的只數,誰多?多幾只?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2)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只數,誰多?多幾只?(同上)
2、12-幾的退位減法。
12-6= 12-5= 12-8= 12-4= 12-9= 12-7=
自由練習,指名回答。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
3、口算。(摘蘋果)?
16-9= 12-4= 14-8= 14-7= 15-9= 16-8=
你能摘到蘋果嗎?誰來試一試?
4、看圖列式。
(1)(出示課件)你能給這道題提個問題嗎?(麻雀比小燕子多幾只?)你會做嗎?在本上寫出答案。
(2)鴨梨比草莓多幾個?(同上)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已經學完了,想一想你學會了什么??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多種方法來計算十幾減7、6、5 等數的退位減法,我們也發現在實際計算中把十幾分成10 和幾,先用10 減這個數,再加上剩下的數,這種方法計算起來非常方便。老師希望課后同學們要多加練習,使我們的計算能更加快速和準確。
數學一年級的教案篇7
整理書包
教學目標:
1.對整理生活、學習用品產生一定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認識。
2.初步感知分類方法的`多樣性。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點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演示法實踐活動法合作教學法
教學用具: 一些學習用品、掃帚、臉盆、抹布;體育用品、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把學生分成5-6個小組圍坐在一起,并在教室里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物品,讓學生感受到教室里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