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不同形狀的物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萌發對等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彩帶一條,剪刀,提供每個幼兒不同形狀(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紙。
2、作業紙,卡:二等分、四等分
活動過程:
一、學習將物體二等分,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1,出示禮物袋:喜羊羊送來的禮物,接電話。
2,教師先從禮物袋里出示--彩帶,提問:把這根彩帶送給我們班最乖的兩個乖孩子,那怎樣分才能使兩個乖孩子拿到的彩帶一樣長呢?
A、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
B、教師是否講彩帶兩頭對折,剪成一樣長短的兩根彩帶,幼兒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得出結論:二等分
二、幼兒探索將不同形狀的圖形進行二等分,進一步感知而等分的含義。
1、逐一出示不同形狀的物體,在黑板上展示,發放每人不同形狀的物體,幼兒操作探索。
小結:將正方形、長方形的紙對折,就可以折出兩個相同的長方形。
幼兒繼續探索還有什么方法。
小結:還可以角對角對折,就可以折出兩個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每人一把剪刀,將物體二等分剪開,比較和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在二等分的基礎上,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1、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德經驗分享、交流。
2、比較四等分后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么不一樣?
四、作業紙:練習。隨音樂出活動室。
課后反思: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根據幼兒興趣、需要以及年齡特點擬定了我本次活動目標。整個活動我沒有任何灌輸形式的教法,而是采取鼓勵幼兒主動積極探索、同伴間互相學習的方法達成教學目標。雖然整堂課的時間顯得稍微長了一些,但小朋友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引導他們發現等分多種的方法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比較多,上課的時間也顯得比較長了。如果讓孩子分組操作那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可能會在其中表現出來。
1、在活動第一環節的操作后可以不用在再次去強調多種等分的操作方法,然而顯得有的重復。
2、由于在平時也沒多時間給孩子去操作紙工,所以在操作中顯得有點不聽指揮就一味的操作中練習,動手能力有點差。在以后教學中,孩子的動手方面能力也不可疏忽。
所以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有很多的地方要去琢磨和發現。要想成為一個全方面合格的老師還要不停的去學習,不停的去鍛煉。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記錄紙數張。
活動過程
1.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等)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結束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2~3套),教學掛圖(四)中小動物樓房。
2.學具:操作材料,1個空白信封,鉛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數字,你在哪里見到過數字?它可以告訴我們什么?
2、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你家的門牌號碼有數字嗎?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生什么問題?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四)及信封,以“小狗郵遞員來到小動物樓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給誰”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
三、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系。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及樓上和樓下鄰居的門牌號碼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師:你知道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討論: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為什么前面的數字都是4呢?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呢?為什么后面的數字都是一樣呢?
2、引導幼兒發現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后面的數字則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401、501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五、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小動物樓房”的作業單,交待設計門牌號碼的規則與要求。
六、教師: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哪一層?然后為每家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別人能從門牌號碼中看出每只小動物住在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的鄰居。
1、幼兒為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和幫助。
七、展示布置設計結果,相互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絨板上,并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單。
八、教師: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夠看出__(如小狗)住在幾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樓上樓下鄰居?
1、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設計的門牌號碼,感受數字在表示門牌號碼時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好門牌號碼的一幢幢樓房組成一個小區,引導幼兒為整個小區內的每幢樓房設計樓號。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4的實物。
2、能認真觀察、尋找事物中有關4的數量3、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小熊的生日宴會》
操作材料:每人一個禮物盒圖片,蘋果、花、氣球大圖片。每人一件參加生日會服裝,配飾(紐扣,口袋,小花若干)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數量--4師:教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蛋糕,原來今天有人過生日呀,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小熊幾歲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
2、數蠟燭,(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手舉起來)1、2、3、4,4支蠟燭
二、一起幫助小動物尋找數量為4個的物品,進一步感知數量4師:(小兔子、小老鼠、小牛、小豬)好多小動物們都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小熊對大家提出了個要求,我們來聽一聽小熊是怎么說的。
1、尋找小牛身上的數量4師:發現小牛手上有4個氣球
2、尋找小老鼠身上的數量4師:發現小老鼠手上有4朵鮮花
3、尋找隱含在小兔子的數量4,蝴蝶結上有4個藍色的小圓點小結:這些小動物身上都有數量4。瞧,小牛手上有4個氣球,小老鼠手上有4朵鮮花,小兔子身上有4個藍圓點。所以他們都能去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
三、幫助小豬準備數量為4的禮物
1、為小豬解決困難師:你們看小豬它也很想去,可是它身上沒有數量4,怎么辦呢?
2、師:豬媽媽幫小豬想了一個好辦法,可以給小熊送禮物,豬媽媽幫小豬準備了3個禮物,蘋果,香蕉,西紅柿自己來數一數找禮物,按小熊的要求,挑選數量為4的禮物,將手中的禮物盒貼在數量為4的禮物下(蘋果2個,花3朵,氣球4個)
3、與幼兒一起手口一致的數,蘋果,花,氣球的個數、檢查幼兒有沒有將禮物盒貼對,并糾正。
師:小豬很高興的帶著禮物去參加生日會,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忙四、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進行裝扮師: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們都來了,非常高興,你們想不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漂亮的服裝,可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為女孩子準備了貼在裙子上的小花圖案,為男孩準備了貼在馬甲上的紐扣或者口袋,你們還記得小熊的要求嗎?要貼幾個才能參加生日宴會呀?我們一起來裝飾衣服吧!
五、結束: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
1、讓我來看看你們打扮的漂不漂亮,我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給自己裝扮了什么,請你數一數有幾個。起立,轉身給后面的爸爸媽媽看看,我們能不能去參加小熊生日聚會呢?
2、聽,宴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去參加宴會吧
數學活動:《我會收玩具》
設計意圖:
遵循幼兒教育"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我選擇以玩具來貫穿本次活動。玩具是幼兒非常喜歡、熟悉的物品,直觀形象,幼兒又樂于操作。將數學抽象的分類概念通過玩具變得形象、具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玩具,感受玩具帶來的樂趣。
2.根據圖標將相同名稱的玩具擺放在一起,初步感知物體的共同屬性,嘗試將玩具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學習收拾整理的習慣。
活動準備:
布娃娃、積木、汽車玩具若干(幼兒人手一份),三個大小不一的禮盒,小兔頭飾1個,布娃娃、積木、汽車標記卡各一張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集中幼兒注意力,讓幼兒感受活動氛圍。
二、情景表演:小兔送禮物,認識各種玩具。
1.好朋友來電話了,教師接電話:"喂,你好,什么?你要給我們小二班能干的寶寶送禮物啊?······好,謝謝,再見!"手機鈴聲、打電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也給幼兒帶來一種真實感。
2.小兔出場,送禮物-玩具。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收到禮物的快樂心情及培養幼兒學會友好、懂禮貌的習慣,滲透了語言領域及常規教學。遵循幼兒教育"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我選擇以玩具來貫穿本次活動。玩具是幼兒非常喜歡、熟悉的物品,直觀形象,幼兒又樂于操作。將數學抽象的分類概念通過玩具變得形象、具體。
3.揭示禮盒秘密,認識各種玩具。
師:"小兔送來了幾盒禮物啊?""這三個漂亮的盒子里面放的是什么禮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將三個大小不一的禮盒裝飾的非常美觀、漂亮。既要發展感知覺又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考探索能力,所以我特意設計第一個盒子里放布娃娃,通過觸摸覺讓幼兒具體感受并說出"軟軟的",同時也讓幼兒產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及想像力。而第二個盒子我是請幼兒直燥,注意力很集中,興趣濃厚。
4.小結:三種玩具,三個盒子,同一種玩具都是放在同一個盒子里。為后面的玩具分類作鋪墊。
三、游戲:玩具好朋友。請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做好朋友,玩耍。這個環節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貫穿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的理念。、四、送玩具寶寶回家1.教師邊伸懶腰邊說:"啊!好累啊!我們的玩具寶寶有點累了想回家休息了,請你們根據標記卡找到玩具朋友的家并送回去,好嗎?"整個活動過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將生硬的直接教變為幼兒自主的發現式學習,知道玩具玩過之后要收拾整理,讓幼兒了解拿過的東西用過之后要放回原處。
2.檢查并小結:"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將玩具寶寶都送回了他們的家。玩具寶寶希望你們以后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也要學會自己收拾,好嗎?你看爸爸媽媽每天早上送我們來園,到下午,也要把我們接回家里,是不是?"抓住新生幼兒對家的依戀,體驗自身感受,從而激發提升幼兒學會收拾,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語言精練、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連貫、過渡自然。整個活動過程不管是幼兒還是教師都沉浸在快樂中是活動的成功之處。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數的實際意義,能根據數字的要求添畫實物,使數字與數量相符。
2、在操作中進一步體驗兩組物體數量之間的多少關系。
3、能看著《幼兒畫冊》,獨立完成作業內容。
活動準備:
1、公主頭飾一個,小椅子七把。
2、貼有5—10數字的筆筒每組一個(每個筆筒里各插3支或4支筆),鉛筆若干支,《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白雪公主請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請七名幼兒上前來,一名幼兒頭戴小公主的頭飾,教師說:”白雪公主今天請了她的好朋友小矮人們到家里做客,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客人?”
(2)請小矮人坐在小椅子上(提前只放五把小椅子).請幼兒自由討論.一個客人做一把小椅子,七個客人坐六把,,夠嗎?怎樣變得一樣多?
(3)小公主想出辦法:搬來一把小椅子,請七個小矮人坐下。
教師小結:一個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現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樣多。
2、給筆筒配筆。
今天,白雪公主也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禮物,我們看帶來了什么?筆和筆筒。
(1)引導幼兒觀察每組的筆筒。提問:每組的筆筒上貼了一個數字,你認識嗎?是幾?筆筒里的筆和筆筒上的數字一樣嗎?怎樣才能變得一樣多?
(2)請每組幼兒討論再添幾支筆,選一位小朋友將筆放進筆筒里,其他幼兒看他添的對不對?
3、坐板凳游戲:將幼兒分成幾個組,每組擺放比幼兒少1—2個板凳.放音樂,當音樂停時,請幼兒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組是幼兒多還是板凳多,怎樣變得一樣多?
4、游戲:出手指。
幼兒兩人一組,兩人一起出手指,誰出的手指數多,誰出的手指數少,怎樣變得一樣?一樣多時,雙擊手掌,表示祝賀。
5、看書介紹作業要求。
請幼兒觀看《幼兒畫冊》上的“變得一樣多”。
教師出示第一幅圖,提問:圖上有一個數字,你認識嗎?是數字幾?再觀察圖片上的數字與實物一樣多嗎?怎樣才能讓它們變得一樣多呢?(引導幼兒用添畫的辦法解決“變成一樣多”的問題)。
6、幼兒作業。
幼兒獨立完成添畫的練習。
7、師評價作
8、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本領真大,能把不一樣的東西變成了一樣多。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是不一樣多的,以后我們再討論吧。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6
【活動目標】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測量的興趣。
2、欣賞、理解故事內容,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3、讓幼兒懂得遇到困難不要害怕、緊張,要多動腦,想辦法。
【活動準備】
繪本圖書《一寸蟲》、一寸蟲、知更鳥尾巴、故事中的各種鳥卡片若干、各種鳥的記錄表若干、指偶一寸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書,看看這是哪里?草叢里會有什么?一寸表示一個東西的長度,請你們說說一寸蟲有多長?(用手比一比。)一寸蟲到底在草叢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初次測量,學習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你覺得一寸蟲能正確量出知更鳥的尾巴嗎?”
(1)請幼兒兩兩合作,運用“一寸蟲”當測量工具,依次擺放一寸蟲,測量一寸蟲的長度。
(2)個別說說用了幾條一寸蟲,集體驗證測量方法。
(3)教師小結:原來知更鳥的尾巴長度是3寸。
(4)你們在量的時候用了三條一寸蟲,可是在那密密的草叢里只有一條一寸蟲,怎么量呢?
(5)介紹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一寸蟲爬一次作記號,爬一次作記號,然后數記號有幾個就是幾寸長。
3、結合故事情節,開展二次測量。
(1)知更鳥放走了一寸蟲,這個故事就在森林里傳開了。好多鳥都找來了,它們是誰?認識嗎?它們會請一寸蟲量量什么?
(2)二次測量要求:請你獨自一人用一條一寸蟲,運用首尾相連的方法測量上述三種鳥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長度。
(3)三種鳥量出來的結果是幾寸呢?
4、生生互動,開展第三次測量。
(1)請幼兒和好朋友拿一條一寸蟲,量一量身體的某個部分有多長。
(2)交流驗證,你朋友身體的這一部分有多長。
5、再見,一寸蟲——感受一寸蟲的機智。
(1)師:有一天,一寸蟲碰到了一只夜鶯,夜鶯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聲,它要請一寸蟲來量它的歌聲,歌聲怎么量啊?
(2)教師小結:一寸蟲聽著歌聲,量著、爬著,歌聲聽不見的時候,一寸蟲就逃走了。師:一寸蟲以后還會碰到危險嗎?
師:你們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危險,那你們怕嗎?為什么?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7
一、設計意圖:
這幾天我會經常聽到小朋友在說:"爸爸媽媽昨天帶我去親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禮物。"其他孩子聽到了也紛紛表示也去親戚家做客了,也買了很多禮物。在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購買禮物非常感興趣,并且有的幼兒還可以說出具體的購物過程,再加上我們班開了家"天天菜場",我們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親自體驗購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創設了為好朋友明明購買禮物的情景,從中即能讓幼兒體驗到購物的樂趣,又能讓幼兒了解合理安排錢幣的重要性。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購買禮物這一活動,初步嘗試合理運算錢幣,使物品價格與錢幣相等。
2、體驗購物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統計圖,一些商品的圖片并標明價格
四、關鍵點:合理安排錢幣,有多少錢用多少錢
五、活動過程
1、你們平時去朋友家做客,一般送些什么禮物?(幼
兒自由討論)
2、明明的好朋友想到的禮物有:水果、飲料、糕點、積木、娃娃、鍋、碗……等.這些禮物有的是用的,有的是玩的,有的是食品(可以吃的)。每件禮物的價格都不一樣,有的便宜,有的比較貴,大家一起來看看。(出示這些禮物的圖片及價格)
1、現在你們每人有20元錢,可以為明明挑選2~3
樣商品,但總價不超過20元。
2、幼兒開始挑選禮物,將選中的商品圖片貼在自己的任務單上,并計算總價。(列出算式)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選擇的商品:你為明明選擇了
什么禮物?一個多少錢?
1、你們發現了嗎?那種商品被小朋友選的最多?
2、有什么好辦法讓大家看得清楚?
3、出示統計圖:請幼兒看看說說橫、縱向坐標各表
示什么意思。
4、請幼兒把自己選擇的商品貼到統計圖上,數數每種
商品各有多少,并寫上數字。根據統計結果,講講最
受歡迎的商品是什么。
我們就從這最受歡迎的商品中挑選2~3種送給明明,總價價不超過20元
購買禮物
4、交流分享:你買了什么禮物,為什么買這份禮物?一共用了多少錢?
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錢幣,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不要超支。
整個活動以購買夾子這一游戲主線串聯起來,為孩子們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動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運用著1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和具體的實例聯系起來,使他們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他們不認為是在做枯燥的數學題,而是覺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戲,從中體驗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熱情高漲,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數學也是比較枯燥的,但只要我們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活劫,孩子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光靠一兩次的集體活動是不夠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隨機靈活地引導運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活動目標:
1、復習4以內的加減。
2、學習記錄相應物體的價格,并學會做適當的表述。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記錄紙,筆、小籃子,四元(4個圓片代替)
2、情景設置"超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發散幼兒的思維。
師:今天是某某小朋友的生日,你想送什么給她呢?請幼兒一一回答,發散幼兒的思維。
二、參觀超市。
師;你們想送的東西可真多呀!那我們一起先去超市逛一逛,看看有沒有大家剛才說的東西。(師生共同逛超市,教師介紹超市的各種規則。)
師:這是自選超市,我們看看價格。(這兒提出等會買的規則。)
三、設計單子,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師:超市里的東西真多呀!在買禮物之前,我們要來做一份購物清單,就是把自己想買的禮物畫在紙上,這樣一看就明白想買什么了,我們來動手吧!(幼兒動手設計,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買禮物
1、師:購物清單設計好了,等會買的時候,我們要把價格記雜相應禮物的下面,這樣就能搞清楚自己用了多少錢,還剩幾元。(教師示范)
2、師:出發之前,摸摸口袋里的錢在不在了。告訴我你一共有幾元?(幼:4元)
3、幼兒出發買禮物,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
1、師:自己看一看,禮物都買齊了嗎?
2、師:那誰來說說,你買了什么禮物,一共用了幾元,還剩多少?你怎么算出來的?(用算式表示)
六、送禮物。
時間差不多了,請大家拿好自己買的禮物,我們給某某小朋友過生日吧!
數學設計活動教案怎么寫篇8
教案效果: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能用標記和數字記錄活動室玩具的數量。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理解物體的位置、形狀發生變化后,物體的長度不變。
2.能夠用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感知長度守恒,對量的守恒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教師兩根不同顏色、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兩條一樣長的鐵線.
2.幼兒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顏色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兩條一樣長的鐵線。
正方形表格一張,小塑料管8根。
活動預設:
(一)嘗試發現比較兩根木棍,長短的方法。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顏色的木棍,這兩根木棍一樣長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樣長,不管你是橫著放,還是豎著放,只要塑料管的一邊對齊,然后進行比較,那它們一樣長嗎?對,它們是一樣長的。
2.教師改變木棍擺放位置,讓幼兒說說、比較兩根木棍是不是一樣長?
教師小結:是的,一樣長的塑料管,不管你怎么改變它的位置,斜著放,橫著放,豎著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長度都是不邊的。
3.教師出示兩根長度一樣的鐵線,改變鐵線的形狀,讓幼兒觀察比較兩根鐵線是不是一樣長?并說說為什么?
教師小結:一樣長的鐵線,不管你怎么改變它的形狀,它的長度是不會變的。
(四)游戲:走小路
提要求:
1.籃子里有紅色的塑料管,也有藍色的塑料管。請小朋友制定一條紅色的路線,一條藍色的路線。
2.這兩條路線要一樣長。
3.路線的塑料管的頭尾要連接在一起。
教師小結:“只要數量相同、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它們連起來的長度是一樣長的。
老師知道小朋友還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線,現在我們帶著我們的教具回班上距續制定不一樣的路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