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改寫成字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構建、理解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會筆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加、減、乘以及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小數的計算。
(出示場景圖)在動物樂園里有兩只蝸牛歡歡、樂樂正在樹林里游戲呢,我們一起去瞧瞧!(呈現:歡歡每小時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樂樂每小時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問:要知道誰爬行的時間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樣列式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6.12÷3,7.98÷4.2。
再問:你能估計一下,他們各自的時間大約是多少嗎?
談話:它們爬行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呢,還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先請大家算出歡歡爬行的時間。
學生練習后,提問:怎樣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談話:那么,怎樣求出樂樂的爬行時間呢?
引導: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計算7.98÷4.2的思路。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我們遇到的新問題,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先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里活動,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分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2)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交流第一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把“分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相機板書:7.98÷4.2→79.8÷42)
交流第二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厘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板書:7.98÷4.2→798÷420)
討論:上面的兩種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書: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
追問:這兩種轉化都是可以的,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當面對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往往把新問題轉化成會解答的舊問題,從而解決新問題。由此看來,轉化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豎式計算的過程。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把要研究的新問題轉化成了自己熟悉的舊問題。那么,怎樣用豎式算出結果呢?
提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除數小數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為什么這時的被除數是79.8?(板書)
再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整數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為什么這時的除數是420?(板書)
要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一個豎式,算出結果,并和同學交流。
指兩名學生板演,評講并反饋選擇每種解法的人數。
提問:轉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為什么選擇這種轉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再來把7.98÷4.2豎式的轉化、計算過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說明:用豎式計算環節,雖然出現了不同的方法,但結果相同。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進行算法優化,讓學生體會把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除法算式比較方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再次體會計算策略,而且經歷了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把握。
三、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專項練習。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數點的位置。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道題可以轉化成怎樣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數點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題,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再計算,看誰能把每一道題都算對。
出示:
5.76÷1.8=7.05÷0.94=0.672÷4.2=
學生練習后,組織反饋。
說明:估算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環節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在判斷、改錯、計算的同時,將估算、驗算等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獲得良好的數感,又有利于學生逐步養成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計算水平與能力。
4.總結計算方法。
提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5.拓展練習。
(1)比一比,看誰算的既快又正確。
0.12÷0.250.12÷2.50.012÷0.25
提問: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題的得數嗎?自己先試一試,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學交流。
學生中可以出現兩種算法:
①先用豎式算出第一題的商,再直接寫出第二、三題的商;
②把第一題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使除數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數,再直接寫后面兩題的得數。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算法的思考過程,并鼓勵學生在計算一些比較特殊的除法算式時,可以根據算式的特點,用比較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小結:計算有時要根據具體問題、題目之間的關系,靈活地進行計算。
說明:在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練習,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計算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和靈活計算的學習品質,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計算課充滿思維的張力和不斷探索的活力。
四、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為什么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3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0.7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0.343.50.201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3.5
×2
2.7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0.7×425×7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小數乘整數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4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12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書上填空,并發現理解簡算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2、并會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體驗成長樂趣。
學習重點:乘法運算定律中數(包括整數和小數)的適用范圍。
學習難點: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的簡便運算。
一、自主學習
任務: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的簡便算法
1、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乘法運算定律?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認真觀察P.12三組中的`每兩個算式,在書上填出左右兩邊的關系。
3、上面的算式,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4、試著在書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5、練一練:P.12頁的“做一做”。
任務: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課內):
1、你會填嗎?根據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閱讀教材第12頁例8。理解:計算0.25×4.78×4時,先將4.78和4交換位置,計算出0.25×4的積后,將積與4.78相乘得4.78較簡便。這是根據;065×(200+1)=0.65×200+0.65×1這是根據。
3計算2.5×18時,先把18寫成+,再根據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就得到2.5×18=較簡便。
3、簡算:4.8×0.257.5×1042.33×1.25×8
二、合作探究、歸納展示(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各題,一組展示,其余補充、評價)
1、小數乘整數乘法的,對于小數乘法。
2、簡算:
2.5×33×43.6×0.8+0.8×6.4
12.7×10.8-2.7×10.8
3、簡算出35.62+35.62×99時,要注意把前一個35.62看成()×()
過關檢測:
1、簡算;
6×5.68+5.68×947.5×33×44.33×12.5×8
2、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9.275+0.725)×0.5933.2-2.64×0.50.67×8.3+2.7×0.67-0.67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5
設計說明
教材的意圖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和策略,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這樣做的意義就在于將學生的獨立思考、展開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討論、分析判斷等探索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不斷獲得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1、突出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
通過把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展開圖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正方體的展開圖。通過學生沿著不同的棱來剪,得到不同的展開圖,讓學生充分感知正方體不同的展開圖,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
2、滲透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引導學生先通過想象折疊的過程和折疊后的圖形來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再通過動手“折一折”的活動來驗證猜想。讓學生在反復展開和折疊的過程中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相互轉化的過程,建立展開圖中的面與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面的對應關系,滲透轉化和對應的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多角度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
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明確目標
師交待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剪一剪、折一折,體驗正方體展開與折疊之間的對應關系,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2、會根據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或動手操作等方法判斷某一圖形折疊后能否圍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設計意圖:師交代學習目標的作用,讓學生明確這節課要做什么,學會什么。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動一展開
提出活動要求:把一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展開圖。
1、教師做示范并指導學生操作。
第一:必須沿著棱剪;第二:正方體的每個面至少有一條棱與其他面相連。
2、學生動手剪,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并把剪得好的正方體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小組交流剪出的不同形狀的展開圖。
4、全班交流:觀察黑板上的這些不同形狀的展開圖,你發現了什么?
5、教師小結:同一個正方體,剪法不同得到的展開圖也不同,共有11種不同的展開圖。(課件出示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展開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正方體展開的結果是多樣的。
活動二折疊
提出活動要求: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開圖重新折疊成正方體。
1、同桌各自交換展開圖,動手折一折。
2、找規律。(課件出示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
師:觀察這11種展開圖,找一找有什么規律。
預設
生1:有6種中間是4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1個正方形,形狀不同。
生2:有3種中間是3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2個和1個正方形。
生3:有1種中間是2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2個正方形。
生4:有1種兩行各有3個正方形的。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學生懂得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會進行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觀察、演繹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難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1.教師: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有哪幾個?用字母怎樣表示?
板書: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師: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適用于整數和小數,是否也適用于分數加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二、學習新課【繼續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1.出示:下面每組算式的左右兩邊有什么關系?
教師說明: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圍內使用?
(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中的數,既包括了整數,又包括了小數和分數)
2.出示例3計算:
觀察:這些加數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點?
思考:怎樣可以使計算簡便?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哪里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哪里應用了加法結合律?
最后結果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總結:應用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先加起來,或湊成整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繼續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3.思考題: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嗎?
四、課堂總結.
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先加起來,或湊成整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五、布置作業.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學會設計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并能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4x+5=543×2.1+2x=13.40.3x÷2=94(x+8)=20
2、學校科技小組的男生是女生人數的4倍,設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學校圖書組有女生x人,男生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學共()人。
4、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第70頁的例3。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系。
請學生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
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教師:這道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而這兩個未知數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我們在解題時,只要設其中的一個未知數為x,而另一個未知數就可以用這個未知數來表示,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況下,設一倍數為x。
3、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問:1.5表示什么?(1.5表示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積該怎樣求呢?
一種:5.1-1.5=3.6(億平方千米)
另一種:2.4x=2.4×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是3.6億平方千米。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堆貨物共重60噸,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兩堆貨物各種多少噸?
2、蘋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蘋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蘋果各重多少千克?
3、練習13(4、6、7題用方程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評講
小結:今天你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同學相互交流)
四、作業:練習十三(5—10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 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歸納整理“因數和倍數”的有關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認知結構。
2、技能目標:親歷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概念間的聯系和發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
課前活動:
1、要求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意義理解并熟練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況寫在作業本上。
本章知識點:
1、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2、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3、2的倍數特征
4、奇數、偶數的概念
5、5的倍數特征
6、3的倍數特征
7、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區別
復習提綱:
教學程序: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完因數和倍數這章知識,老師這有兩個問題想考考你們,看誰的反應快,你們愿不愿意?
師:你能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描述一下4這個數嗎?
(4是自然數,合數、偶數,是8的因數,4是2的倍數)
師:你又能描述一下5嗎?
(5是奇數,是10的質因數)
小結:同學們很聰明!不過,這些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還有很多聯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一步整理復習這些內容,理順它們之間的聯系。
(板書: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第二步:發放復習提綱,布置復習任務
1、發放提綱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復習,回顧舊知識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這些題,如何回答?怎樣舉例?考慮之后就可以在組內交流。
第四步: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1、合作交流學習
2、師巡視指導
第五步:展示交流,師適時補充點拔
1、展示匯報
2、師適時點拔,補充(老師也做了相應的整理,我們一起看看板書)
第六步:知識鞏固、拓展訓練
技能訓練題:
1、按要求填數,在1—10的自然數中,選擇合適的數填入圈內。
質數合數偶數奇數
既是質數又是偶數既是合數又是奇數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2)1是奇數也是質數。()
(3)奇數都是質數,偶數都是合數。()
(4)質數沒有因數,合數有無數個因數。()
(5)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我的手機號碼是:ABCDEFGHIJK,注意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數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
A——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B——最小的奇數的3倍()
C——5的最小倍數()
D——比最小的質數大5()
E——8的最大因數()
F——3的最小倍數()
G——最小的偶數()
H——最小的偶數()
I——2和5之間的奇數()
J——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因數()
K——比最小的合數小1()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__
第七步: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因數與倍數;2、3、5的倍數特征:質數和合數這幾個方面的知識,如果說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們剛才破譯出了老師的手機號碼,下來可以撥打我的號碼,老師隨叫隨到,可以幫助你,謝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
因數與倍數
a×b=c(a≠0,b≠0),
數的意義a和b就是c的因數,
c就是a和b的倍數
因數與倍數
1、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求一個數的因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和倍數的方法
2、求一個數的因數,要一對一對地找,看哪兩個自然數的積等于這個數,那兩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1、2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的倍數特征
2、奇、偶數: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5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的倍數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2、5、3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是3倍數,這樣的數就是2、5、3的倍數
1、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個因數,這個數叫質數。
質數和合數
2、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合數。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25~26頁的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揭題
1.引導操作:出示一張7等份的紙,讓學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個分數。
2.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一)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提問:如果把這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這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該怎樣解決?
3.引導歸納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數除法也有類似的規律嗎?
5.填一填,驗證猜想。
1÷41×1/4
7÷37×1/3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26頁試一試。
2.指導完成26頁練一練的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還有什么問題?
2.布置預習:27~28分數除法(二)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4/7÷2=4/7×1/2=2/7
4/7÷3=4/7×1/3=4/21
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計算法則: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1
教學內容: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算。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合理、靈活、迅速地進行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掛出小黑板視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課本第34頁的第7題,請4個學生板演后,師講評。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把得數直接填在課本第35頁的第4題上,請一個學生報得數,其他同學對得數,檢查視算的情況,表揚好的,激勵差的。
三、簡便計算。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4頁的第8題,討論各題怎樣算簡便,再獨立算。(指名板演,集體講評)
整數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在計算中能簡便的要自覺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幻燈演示課本第36頁的第7題。
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貨票,指導學生根據總價、單價、數量之間的關系以及金額與總計金額的關系來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課內完成。
五、獨立作業
第35--36頁的第5、6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2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出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動畫片”。
西游記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數學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圖片,指名讀。
1.3張大小一樣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呢?
2.估一估: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一張完整的餅嗎?
3.請你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幫他們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動一平均分3張餅
1.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其他同學說一說。
2.動手操作:用3張圓片代替3張餅,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3.匯報交流:
A方案:一個一個分。邊說邊演示分的方法及過程。
為什么是3
/
4呢?
B方案:三個疊放分。還是3
/
4
4.大屏幕展示三種分法的動態圖
小結:兩種分法雖然不同,但分的結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
/
4張餅,這和我們估計的每人分得的餅少于1張是一致的。
活動二平均分9張餅
1.出示課件:豬八戒吃了一張餅的3
/
4,沒有吃飽,就讓悟空再弄幾張餅,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齋來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張?”
2.師: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怎樣分?
3.估一估: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__約得到多少餅呢?
4.動手操作:組長拿出9張圓片,小組同學合作,畫一畫,分一分。
5.匯報交流:
A方案:一個一個分
B方案:9個疊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
/
4。問:你們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是9
/
4呢?問:9個1
/
4是多少?
C方案:先拿8個分,每人2個,剩下的1個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書)
師:2和1
/
4合起來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又四分之一)
生齊讀兩遍。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這樣由整數和真分數組成的分數叫做帶分數(板書:帶分數)介紹帶分數是由整數和真分數兩部分組成的并強調帶分數的書寫格式。
6.分數的分類:
師:觀察這些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你發現了什么?
生1:分子比分母小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板書:真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真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小)其實真分數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生2:分子比分母大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板書:假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假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大)
說明像8
/
8……這樣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也是假分數。象8
/
8這種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可以寫成整數1
剛才分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9
/
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
/
4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這樣的分數:二又四分之一
其實帶分數是某些假分數一種特殊的書寫形式。
把所有的分數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兩類:真分數和假分數)
(設計意圖:由活動操作一做了鋪墊,所以這一環節著重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特點。)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寫出一個分數,小組內介紹相關知識。
(1)7
/
8的分數單位是(),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等于1。
(2)以8為分母,還可以寫出哪些真分數?1
/
8;2
/
8;3
/
8;4
/
8;5
/
8;6
/
8;
(3)以8為分母,以8為分母,一共有幾個真分數?最小的真分數是誰?的真分數是誰?
(4)以8為分母的假分數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個?(無數個)其中最小的假分數是誰?
(5)以8為分母最小的帶分數是多少?
從同學們積極的交流中,老師知道你們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們到指揮刀去參加一個闖關游戲好么?記住自己每回答一次問題就可以加一分。
2智慧島闖關
第一關、根據成語說出分數,再判斷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①半信半疑()
②是一舉兩得()
③十拿九穩()
④七上八下()
第二關、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
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第三關、如圖,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數或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數軸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
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
用這些分數跟1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第四關、議一議
1、當x()y時,x/y表示一個真分數;
當x()y時,x/y表示一個假分數。
四、自我總結,回顧收獲
1、同學們順利的闖過了四關,我們又進一步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你能向大家介紹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點嗎?
2、用一個分數來評價一下你自己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3、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嗎?(1
/
100的天才+99
/
100的努力=100
/
100的成功)祝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優異的表現。
五、分層作業、課堂延伸
奮進小隊:書中1、2、3題;
1、看圖寫分數。
2、以5為分母,分別寫出3個真分數和3個假分數。
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互助小隊:能力培養3、4、5題;
26頁—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26頁—4、啄木鳥醫生。
26頁—5、填一填。
雄鷹小隊:
①課外補充題;
②用16開的紙設計一張跟分數有關的數學小報。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建立并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2.利用線段圖理解“點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并理解“點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培養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并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出示,設疑激趣
教師: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它不僅能寫,能畫,其實我們的手指中還隱藏了許多數學知識!現在請大家伸出你們的左手,這里有幾根手指呢?
預設:5根
教師:那手指與手指間的空隙叫什么呢?
預設:間隔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把兩個手指間的空隙叫做間隔。大家觀察一下,5根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呢?
預設:4個間隔
教師:現在再看,現在伸出了幾根手指呢?
預設:4根間隔
教師:4根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呢?
預設:3個間隔
教師:5根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4根手指之間有3個間隔,你們發現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有數量關系了嗎?
預設1: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
預設2:間隔數比手指數少1.
教師:那你能不能用數學式子來表示手指數與間隔數的關系呢?
預設1:手指數=間隔數+1。
預設2:間隔數=手指數-1.
教師:連手上都有這么多數學奧秘,看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跟“間隔”有關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引入新知,經歷過程,感受方法
教師:請看,請大家默讀一下:(課件出示問題)。
引例:同學們準備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那么這條路的一邊將被樹隔成了幾段?
教師:告訴我們哪些條件?(提問)要求什么問題?(提問)
教師:同學們先用嘗試用線段圖來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學生動手并提問完成)
教師:這里的有幾個間隔?
預設:4個
教師:那你們能不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
預設:20÷5=4
教師: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別提問)
預設:20表示這條路的長度(一般我們把它稱為總長),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們一般把它稱為間隔長),4表示有4個間隔。
教師:4個間隔相當于4段,所以我們數學上通常把有幾段稱為段數。所以4后面的單位是段。因此我們就得到了公式:全長÷間隔長=段數(提問)。根據除法算式中的關系,間隔長該怎么求?(提問)段數該怎么求?(提問)
教師:那現在如果我想在這條路上種樹,一共需要幾棵樹苗呢?
預設:5棵。
教師:怎么列數學關系式?(提問)
預設:4+1=5(棵)
教師:為什么這樣列呢?
預設:因為兩端都栽。
教師:你們都跟他一樣嗎?所以你發現了樹的棵樹與段數之間的關系了嗎?(提問推出棵樹與段數的兩個公式)
教師:剛才我們是在20米長的路上種樹,那現在如果在100米長的路上種樹呢?你還會嗎?請看例1(課件出示例1)。大家在書本上完成。
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m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請同學上臺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師:連例題都難不倒你們!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可是,在“植樹問題”中,一定要是“樹”嗎?除了“樹”,還能換成別的事物嗎?大家請看(出示生活中的圖片實例)可見植樹問題的應用領域是非常廣泛的,下面就請大家應用剛才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幾個問題。
教師:今年的圣誕節剛結束,為了度過一個美好的圣誕節,張老師前幾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們看——(分別出示3道練習)
練習1.我買了裝禮物的襪子,像這樣每兩只襪子之間隔0.5米,掛成一排長8米(兩端都掛),一共買了幾只襪子?
教師:現在老師要把題目難度加大。(做完的同學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說)
練習2.我又買了21只鈴鐺,掛成一排,長6米(兩端都掛),每兩只鈴鐺之間要隔幾米?
練習3.我還買了像圣誕樹的衣服來裝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誕老人(兩端都排),每兩個人之間隔2米,這個隊伍有幾米呢?
四、回顧思考,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這一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兩端都不栽,那又會是什么情形呢?同學們課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師:最后老師有一個難度很大的題目想留給同學們回家思考!請看:
練習4.在圣誕節這天,老師看見100位圣誕老人一起來給我們送禮物,他們并列排成兩隊(兩端都排),每前后兩個圣誕老人之間相距1米,則這個隊伍排了有多長?
六、布置作業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一分,讓學生體會把很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以后用分數表示的含義。
2、通過學習,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并且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把很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以后用分數表示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分餅。
1、講故事引入。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這一天,師傅把解決午餐的事教給了八戒來解決。八戒出去化緣,從一戶人家里化來了三張餅。這可讓八戒犯難了,三張餅怎樣分給四個人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嗎?
2、用圓片代表餅,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
(自己動手操作,與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板書并講解。
(1)每張餅每個人得四分之一,每個人工得四分之三張餅。
師畫圖進行講解。
(2)把三張餅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張餅的四分之三。
4、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又得多少張餅呢?
用9個圓代替餅,分一分。
(自己動手,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a)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我可以先分給1張,每人四分之一張,這樣一張一張的分,9個四分之一實際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張,每人2張,再分1張,每人四分之一張,和起來是二又四分之一張。
c)介紹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紹真分數和假分數。
(二)活動二:試一試。
1、分別寫出幾個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與同學進行交流。
(自學概念,說說你的理解。你是怎樣理解帶分數的?)
2、師板書概念:
像1/2、1/4、2/3、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
像3/2、3/3、5/4、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
(三)活動三:練一練。
1、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下列圖中的陰影部分。
2、以7為分母,分別寫出3個真分數和3個假分數。
3、在直線上填上假分數,在下面填上帶分數
(獨立完成,重點用帶分數表示。
自己寫,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說說假分數怎樣化成帶分數。)
(四)總結。
誰能把上完今天這節課的體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板書設計:
課題:分餅
像1/2、1/4、2/3、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
像3/2、3/3、5/4、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的例3、例4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3~5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1.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這節課,將繼續學習與等式、方程有關的知識。請同學們看這里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嗎?
提問:現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將天平的一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會怎樣?
談話:現在天平恢復平衡了,你能在上面這個等式的基礎上,再寫一個等式表示現在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系嗎?
2.出示第二組天平圖,說說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分別列出兩個等式嗎?
3.出示第3、4組天平圖,提問:你能分別說說這兩組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嗎?
談話:怎樣用等式分別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變化前的關系和變化后的關系?
啟發:這兩組等式是怎樣變化的?她們的變化有什么共同特點?
4.提問: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天平圖,得到了兩個結論,你能用一句話合起來說一說嗎?
5.做練一練的第1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2.講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數的值,要先寫“解”,要注意把等號對齊。
3.完成試一試
4.完成練一練
提問:解這里的方程時,分別怎樣做就可以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了。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一的第3題
2.做練習一的第4題
3.做練習一的第5題
四、全課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確的。
小學五年級數學拓展教案篇16
教學內容:
教材P32例6及練習八第1、2、3、8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求近似數。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正確求出商的近似數。
教學方法:
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舊知:(出示如下題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將下面的數改寫成一位小數。
8.7693.45212.7118.64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43×4.6712.15×3.41
訂正答案,并通過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求這些數的近似數?
(保留幾位小數就看這位小數后面的數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進一,小于五就舍去。師引導總結方法的名稱:“四舍五入”法。)
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商的近似數”。(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頁例6情境圖。
閱讀情境圖中的信息,并問:怎樣解決爸爸提出的問題呢?
引導學生自主列算式,并試著計算:19.4÷12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發現除不盡。這時,師引導學生小組交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通過交流,學生可能會想到:實際計算錢數時應該算到分,因為分是人民幣的最小單位;也可以算到角,因為現在買東西時已經不用分了。
教師小結:根據我們的生活實際,當所買的商品數量少的時候,可以保留整數,或者保留一位小數,或者兩位小數。當然如果數量很多的時候,通常會計算到分,這就要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進行取近似數了。看來取近似數一種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種是按照實際情況去取。(板書: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導學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時分別需要保留幾位小數?
(算到分要保留兩位小數,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數。)
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除的時候應該怎么算?
小組討論后,學生匯報: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算出三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算出兩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
讓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19.4÷12。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2.提問: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數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時,求商的近似數的時,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
3.引導學生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
小組討論后發言:相同點: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不同點:積的近似數要求出準確數之后再求近似數;商的近似數不需要求出準確數,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數。
師小結:求商的近似數非常重要,有時按照要求取近似數,有時按照實際取,在取商的近似數的時候,要明白應該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近似值分別是怎么取的。有些題保留指定小數位數后,近似數的末尾有0,要讓學生說說是如何處理的。如第2小題1.55÷3.9,保留兩位小數是0.40。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學生歸納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數的時候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業:教材第36~37頁練習八第1、2、3、8題。
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