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_方案策划方案模板下载

寫方案網 > 教學教案 > 小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小學教案

教案使教師能夠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并選擇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31頁例3和“練一練”,練習五第10-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繼續學習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豐富對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的認識,拓展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例3中的條形圖。

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用分數描述圖中的數量關系。

如:把黃花看作單位“1”,紅花是黃花的11/10,綠花是黃花的6/10(3/5);把紅花看作單位“1”,,黃花是紅花的10/11,綠花是紅花的6/11等。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題目:黃花有50朵,(1)紅花比黃花多1/10,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思考: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是圖中的哪個部分?它是那種花朵數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問:50朵的1/10是什么?指出:“紅花比黃花多1/10“,是把黃花朵數看作單位”1“,也就是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是50朵的1/10。

指名列式。

問:列式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完成計算。

2、學第(2)小題。

出示:綠花比黃花少2/5,綠花比黃花少多少朵?

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

追問:綠花比黃花少2/5這個條件中,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要求”綠花比黃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認為理解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時,關鍵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時,關鍵是弄清這個分數是哪兩個數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3、做”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學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畫一畫,再完成填空。

三、鞏固訓練

1、做練習五第10題。

先說出每個分數的意義,再把數量關系寫完整。

2、做練習五第11、12題

獨立解答,交流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在今天課堂上的表現怎樣?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13-15題。

教學反思: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P69~71例1、例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場景?——《馬兒的困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是一個什么圖形呀?

生:是一個圓形。

師:那么,要想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圓形的什么呢?

生: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馬兒的困惑”這一場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了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圓的半徑,讓學生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預設: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3.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例2。

師:(出示例2)這是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題。開始!

師:怎樣求這個圓環的面積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吧!

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師:好的,就按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吧!

教師繼續對學困生加強巡視,如果還有問題的學生并給予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掌握環形面積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作業。

1、教材P69頁“做一做”第2小題。

2、判斷題

讓學生先判斷,并講一講錯誤的原因。

3、填空題

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

4、教材P70頁練習十六第2小題。

5、完成課件練習(知道圓的周長求面積)

老師強調學生認真審題,并引導學生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一個條件(半徑),知道圓的周長就如何求出圓的面積,老師注意輔導中下學生。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學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

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教學重點:

1、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教學教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發現、歸納等教學方法。在探索知識本質規律處適當給予啟發、指導、點拔,幫助學生完成探索知識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新知。

課件播放分餅情境,學生觀察說出相應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數表示每人分得的塊數。這個環節承接了上一節課學生熟悉的分餅情境,引出除法與分數這兩個教學內容的主角。

二、探究發現,歸納認知。

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時教師及時將學生分餅的思維順向發展,快速練習

(1)、把a塊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塊?

(2)、把a塊餅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塊?

學生先寫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數表示結果,教師板書

12=1/2塊

94=9/4塊

a8=a/8塊

ab=a/b塊

通過這個練習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渡,為充分發現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創造條件。

2、歸納認知,明確關系。

(1)、學生觀察思考:分數和除法有怎樣的關系?

(2)、匯報發現。

板書:被除數除數=

(3)、引導思考: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那在分數中應該有怎樣的規定呢?

學生討論得出:分母不能為0。

板書:(除數不為0)。

3、嘗試用字母表示。

4、及時練習。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怎樣把7/3化成帶分數呢?怎樣把2化成假分數?

1、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師出示溫馨提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2、檢測合作學習效果。

3、師做針對性點評。

4、及時練習。

課本40頁第2題。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并采取邊學邊練的形式,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四、全課小結,學生談收獲。

學生總結出本課的知識點,對本節課的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縮影,我的板書就是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來進行設計的。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會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并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了解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導學)

課前兩分鐘

一、舊知鋪墊、導入復習課

1、說一說自己的家在學校的什么位置?

出示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會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并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前置學習(自學)

(1)教師肯定以上學生描述的方式。

(2)明確說明本節課我們要進一步復習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有什么不足,一起討論。

小組合作

學習

(互學)

1、教學例1實物投影出示主題圖:

(1)說一說主圖中所說的含義:

臺風中位于A市東偏南30度方向,距離A市600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沿著直線向A市移動,

(2)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說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說一說。

(3)理解題意,確定觀測點,建立方向圖。

(4)臺風在A市的東偏南30度距離600千米的地方。

(5)圖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

臺風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據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學習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3、復習教學例2

投影出示課本中主題圖

(1)觀察示意圖,說一說那看到了什么。

(2)說一說本題的含義。

(3)互相討論方法。

4、完成21頁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樣做的?

2)集體訂正。

5、學生自學教材第22頁例題3.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完成教材22頁的“做一做”。P23第2,4,6,7題

集體訂正。

挑一道典型的求平均數的題目進行練習,如求平均速度;復習一下畫角的過程,會描述小林家在小強家什么位置,小強家在小林家什么位置?

拓展檢測

學習

(測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出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使學生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應用計算法則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觀察、類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律在分數四則運算中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運算定律及有關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4、通過練習,培養學生觀察、類推的思維能力和靈活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確定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明確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復習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在一個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減法,應該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應該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2)在一個有小括號的算式里,應該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后算小括號外面的。

(3)在一個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算式里,應該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后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2、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1)428+63÷9―17×5(2)1、8+1、5÷4―3×0、4

(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紅用長8米的彩帶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帶,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1、教師課件出示例4

2、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例4中的哪些條件和復習中的3相同?問題相同嗎?

(2)自己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及問題,想:要求小紅還剩幾朵花,應先求……

(3)嘗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并解答。

3、學生根據提綱嘗試解題。

4、全班匯報

(1)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兩種思路:

A、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根據彩帶長8m,每朵花用m彩帶,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從問題入手想:要求小紅還剩幾多花,根據題意,應先求小紅一共做了幾朵花。

(2)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1)計算1/5÷(2/3+1/5)×15

讓個別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并計算題目的得數。

教師巡回指點,搜集存在問題。

教師黑板出示問題,學生上臺改正,并說明理由。

(2)小組間討論帶有中括號的計算題,并正確計算。然后全班校對。

三、當堂測評

練習九第1、2、3題:

注:第2題求樓的樓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意識6

樓樓板到地面的高度實際上只有5層樓的高度。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解決疑難。

學生相互得分,評選優勝小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內解決。

設計意圖

1、在課初始,我便從復習整數及小數的運算順序入手,

重點讓學生回憶、熟悉運算順序,然后再以例題為載體,讓學生發

現分數的運算順序同整數、小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繼而配合課后練

習加強計算的訓練。

2、當堂測評題將學生置于提高之處,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問

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廣泛性和嚴謹性

教學后記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和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圖。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知

1.師: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誰來說一說它們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2.提問: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已知圓的周長,如何計算它的直徑或半徑?

3.引入:我們已經研究了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的計算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圓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促進學生對周長和已知周長求直徑或半徑的理解,喚起學生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經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7。

(l)初步猜想: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說說你猜想的依據。

(2)圓的面積和半徑或直徑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

(3)出示例7第一幅圖。思考:圖中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和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

(4)學生獨立完成填空。

(5)猜測: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學生回笞后,明確:圓的面積小于正方形面積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兩幅圖,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計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積/

圓的半徑/

圓的面積/

圓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精確到十分位)

2.交流歸納:觀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通過交流,明確

(1)圓的面積是它的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圓的面積可能是半徑平方的兀倍。

3.教學例8。

(l)談話: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圓的面積大約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圓的面積究竟應該怎樣來計算呢?

(2)操作體驗:教師演示把圓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3)提問:拼成的圖形像什么圖形?追問:為什么說它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圓平均分成32份,也用類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圖形與前面的圖形相比有怎樣的變化?

(4)進一步想象:如果將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類似的方法拼一拼。閉上眼睛想一想,隨著份數的增加,拼成的圖形會越來越接近一個什么圖形?

(5)交流后,教師出示推導圖。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圓有什么聯系?在小組中討論交流。

(6)在集體交流中借助圖示小結: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7)追問:如果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長和寬應該怎樣表示?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怎樣來計算圓的面積?

(8)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一長×寬

圓的面積=

(9)追問:有了這樣一個公式,知道圓的什么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面積了?

4.教學例9。

(1)出示例9,提問:有沒有在生活中見過自動旋轉__器?

(2)想象一下自動__器旋轉一周后噴灌的地方是什么圖形,__的最遠的距離是什么意思。

(3)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4)集體交流。

5.教學例10。

(1)請同學讀題,解讀題意。

(2)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

(3)分析解題過程。

(4)明確各個量之間的轉化關系。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完成“練一練”。

(1)學生獨立解答。

(2)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l)學生獨立解答。

(2)集體交流。

3.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1)學生列式后用計算器計算。

(2)集體交流。

4.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1)學生獨立解答。

(2)集體交流,指出:已知周長求面積,先要根據周長求出半徑。

5.作業:練習十五第2、5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發言,教師點評。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目標,引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意義建構

1、看一看

下面幾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慶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圖按照一定的比例畫在紙上,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說一說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__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__)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圖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40000)倍。

3、議一議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樣表示呢?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②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圖】數學概念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和概括出來的,自己發現特征的,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經歷知識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1、有時,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大。一個精密零件的長度只有3.5毫米,畫在一張圖紙上是70毫米,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圖上的比例尺用線段來表示。小明家在學校的正西方,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900米。你有辦法找到小明家在圖上的位置嗎?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300米。(在學校正西方向900米。)

3、這位老師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開會,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廣州到北京實際距離是1920千米。

五、總結新課,整理知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的例2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2.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運用百分數的知識進行納稅的計算。

預習題:弄清什么是納稅?怎樣納稅?納稅的意義是什么?(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詢相關信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納稅的一些資料;教學光盤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了解納稅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于發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幾種。我國的稅收逐年增長,到20__年,全年稅收收入已達到30866億元。(進行納稅意識教育)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稅務部門納稅的事嗎?那么究竟什么是納稅,納稅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板書:納稅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星光書店去年十二月份的營業額約為5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6%繳納營業稅,這個書店去年十二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學生讀題。

提問:想一想,題里的營業額的6%繳納營業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你們會做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練習,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我們怎樣計算呢?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買摩托車共付的錢。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4.學生在課本上完成練一練。

三、同步練習

1.練習二的第1、2題。

指名學生讀題,讓學生說明算式里的每個數據的意思。

學生獨立思考后練習,交流時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讀題后,教師簡單介紹個人所得稅的知識。

學生獨立思考并列算式計算,然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1.練習二的第4題。

我國20__年10月公布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個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稅。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征稅。

不超過500元的5%

超過500元~20__元的10%

超過20__元~5000元的15%

------

李明的媽媽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們各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在這道題中,李明的媽媽應納稅的收入是1800元嗎?為什么?全班展開討論李明媽媽的納稅的收入應為多少元?稅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應納稅額為多少?他的稅率又是多少呢?

介紹分段納稅,最后讓學生分別求出李明的爸爸媽媽各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將三段不同的收稅看作三個檔次,先用總收入減去1600,看超過的部分是屬于哪個檔次,如果超過的部分少于500,屬第一檔次,用超出的部分乘以5%;如果超過的部分大于500小于20__就屬第二檔次,第一檔次的稅肯定要交,用500乘5%,再用(超出部分-500)乘10%,然后相加;如果超過的部分大于20__小于5000就屬第三檔次,第一、二檔次的稅肯定要交,用500乘5%,1500乘10%,(超出部分-20__)乘15%,再相加。

關鍵是這里第一、二檔次的,要全額交稅。

五、課堂回顧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內容?認識到什么?如果沒有納稅,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六、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納稅問題

營業額×5%=營業稅

60×5%=3(萬元)

答:應繳納營業稅3萬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應分兩段來納稅:

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40元

25+40=65元

答:爸爸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5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買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圖,現在讓我們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圖。

2、觀察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獨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匯報。

得出: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1:100的含義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圖中笑笑臥室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2)匯報交流。

強調:必須先求出實際的長和寬,然后再算出實際的面積。

5、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6、在父母臥室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標出來。

(1)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據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先求出平面距離,然后再在圖中標出。

(3)進行計算。

7、笑笑在本子上畫自己臥室的平面圖,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動二、試一試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媽媽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1)理解題意,獨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進行計算。

活動三、練一練

1、完成32頁第2題。

(1)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3)提出問題。

2、一張地圖上,用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求這張地圖的比例尺。

(1)獨立計算。

(2)匯報,全班交流。

(3)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四、實踐活動

1、找一張中國地圖,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臺北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2)量出烏魯木齊和上海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千米。

2、找一張中國地圖,用▲表出你家鄉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圖上你的家鄉與北京的距離大約是()厘米,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2)放暑假時,你打算從()到()去旅游,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3、量一量你的臥室的長和寬,以及一些家具的長和寬,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畫出你臥室的平面圖。

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家里完成。

課后小結:說說你今天的收獲和問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書19---21頁內容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二、展示與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又為學生后面學習比的應用打下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已經熟練的掌握,知識的遷移學生應該很好理解。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事物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會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四、教學活動(此環節可以是課堂實錄)

1.導入

問題:淘氣和笑笑各自調制了一杯蜂密水,請問哪杯水更甜?

過程:互相討論,發表看法,如何比較。(學生發言老師板書)

小結:比較的結果一樣甜,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2.新授

①引入“最簡單整數比”的概念。

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像6∶5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②你還能舉一些最簡單的整數比的例子嗎?如果我們能把比都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就容易計算了!

③出示問題嘗試并討論:

12:80.7:0.82/5:1/4

1.能不能把整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數,再約分成最簡分數,最后把最簡分數轉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2.怎樣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先轉化成除法,再用最簡分數表示結果,最后把最簡分數轉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先化成整數比,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⑤介紹比的基本性質

3.練習

1、P51頁化簡下面各比。(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練習:做書上練一練的第1、2題。

五、教師反思

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如此密切的聯系,利用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來說比較順利,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細節的指導,還要相信學生能根據以前的知識找到適合的化簡方法,充分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3

教學內容:課本P19頁和練習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二、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三、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四、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五、練習

1、判斷下列各組數是否互為倒數,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學相互舉出幾組倒數。你怎么知道同學說的對不對?

1)5的倒數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數都有倒數嗎?1的倒數是幾?

3)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

4)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4、完成課本P19頁的“做一做”。

5、辨析:求3/5的倒數,寫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六、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七、作業:練習五3—8。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x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5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

師:除法、分數和比之間有什么聯系?

2.做復習題,師:第一題你這樣做根據的是什么?(商不變的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第二題呢?

3.導入課題: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今天我們就在這些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比的基本性質。

(1)學生填表(2)提問:聯系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規律可循?

(3)師生共同總結比的基本性質演示課件“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上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4)師: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重要?0除外你怎樣理解得?

2.教學例4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簡分數?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12:18(2)(3)1.8:0.09

(1)讓學生試做第(1)題

師: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著怎樣的關系?

引導學生小結出整數比化簡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公約數,使比的前后項是互質數。

(2)化簡(2)

師:這個比的前、后項是什么數?(分數)我們已經會化簡整數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分數比先化成整數比呢?

(3)引導學生小結出分數比化簡的方法:(演示課件出示)比的前、后項同時乘以它們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就可以把分數比轉化成整數比,進而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4)化簡(3)1.8:0.09

師:想一想如何化簡小數比呢?

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化簡,指名板演

師:那么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填完整

2.做練習十三第5-8題。

3.補充練習

選擇

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種零件,甲2小時做7個,乙3小時做10個,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篇16

一、教學內容

運用比解決問題。(教材第54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發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難點: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比的意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顆,平均分給甲、乙兩人,甲、乙兩人各得多少顆糖果?他們所得糖果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

點名學生回答,回顧平均分的特點。

3、引出新課。

師:這是一道平均分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問題運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時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54頁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5176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门子伺服控制器维修-伺服驱动放大器-828D数控机床维修-上海涌迪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冷却塔-菱电冷却塔厂家 - 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PTFE接头|聚四氟乙烯螺丝|阀门|薄膜|消解罐|聚四氟乙烯球-嘉兴市方圆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 依维柯自动挡房车,自行式国产改装房车,小型房车价格,中国十大房车品牌_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山东活动策划|济南活动公司|济南公关活动策划-济南锐嘉广告有限公司 | 纸箱抗压机,拉力机,脂肪测定仪,定氮仪-山东德瑞克仪器有限公司 | 蓝莓施肥机,智能施肥机,自动施肥机,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机厂家,小型施肥机,圣大节水,滴灌施工方案,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17864474793 | 瓶盖扭矩测试仪-瓶盖扭力仪-全自动扭矩仪-济南三泉中石单品站 | 购买舔盐、舔砖、矿物质盐压块机,鱼饵、鱼饲料压块机--请到杜甫机械 | led太阳能路灯厂家价格_风光互补庭院灯_农村市政工程路灯-中山华可路灯品牌 | 英国公司注册-新加坡公司注册-香港公司开户-离岸公司账户-杭州商标注册-杭州优创企业 | 臭氧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防水试验设备-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焊接减速机箱体,减速机箱体加工-淄博博山泽坤机械厂 |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深圳富泰鑫五金_五金冲压件加工_五金配件加工_精密零件加工厂 | 路面机械厂家| 拉力机-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伸试验机-剥离强度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玻纤土工格栅_钢塑格栅_PP焊接_单双向塑料土工格栅_复合防裂布厂家_山东大庚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酒吧霸屏软件_酒吧霸屏系统,酒吧微上墙,夜场霸屏软件,酒吧点歌软件,酒吧互动游戏,酒吧大屏幕软件系统下载 | 北京成考网-北京成人高考网 | 临时厕所租赁_玻璃钢厕所租赁_蹲式|坐式厕所出租-北京慧海通 | 创绿家招商加盟网-除甲醛加盟-甲醛治理加盟-室内除甲醛加盟-创绿家招商官网 | 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厌氧三相分离器-山东创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塔厂家_冷却塔维修_冷却塔改造_凉水塔配件填料公司- 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丹佛斯变频器-丹佛斯压力开关-变送器-广州市风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杜甫仪器官网|实验室平行反应器|升降水浴锅|台式低温循环泵 |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耐高温风管_耐高温软管_食品级软管_吸尘管_钢丝软管_卫生级软管_塑料波纹管-东莞市鑫翔宇软管有限公司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POS机官网 - 拉卡拉POS机免费办理|官网在线申请入口 | 河北中仪伟创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沥青,土工,水泥,混凝土等试验仪器的厂家,咨询电话:13373070969 | 穿线管|波纹穿线管|包塑金属软管|蛇皮管?闵彬专注弱电工程? | 余姚生活网_余姚论坛_余姚市综合门户网站 | 闭端端子|弹簧螺式接线头|防水接线头|插线式接线头|端子台|电源线扣+护线套|印刷电路板型端子台|金笔电子代理商-上海拓胜电气有限公司 | 全温度恒温培养摇床-大容量-立式-远红外二氧化碳培养箱|南荣百科 | 污水/卧式/潜水/钻井/矿用/大型/小型/泥浆泵,价格,参数,型号,厂家 - 安平县鼎千泵业制造厂 | 山东钢格板|栅格板生产厂家供应商-日照森亿钢格板有限公司 | 电竞馆加盟,沈阳网吧加盟费用选择嘉棋电竞_售后服务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