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的重點詞語與句子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讀中領悟什么是雷鋒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朗讀感悟,學習雷鋒對人民的熱愛,對事業的忠誠。對學習的執著和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奏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4~6節。
一、談話導入:
1、師:在這里,我想要問問你,一個怎樣的人會讓你喜歡?一個怎樣的人會博得你的贊嘆?
2、師生對話。
3、詩人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崩卒h就是這樣的人,一位普通的名人,他1940年出生于一個貧苦家庭,不滿7歲成了孤兒。在舊社會,他受盡苦難,新中國培育了他。19歲當上汽車兵,二十二歲的年輕生命在人們的心中成為定格。這位解放軍中的普通戰士,用短暫而平凡的一生為全國人民樹立了好榜樣,他身上的魅力不僅是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詮釋。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詩歌,思考: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
2、再讀詩歌,勾劃出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里交流。
三、學習詩歌:
1、讀了詩歌,這個二十二歲的年輕士兵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2、結合理解詩句中的“一滴水”、“剛展翅的鳥”、“才點亮的燈”、“剛敲響的鼓”來體會。
3、小組交流。
4、集體反饋。
(“一滴水”看出他的無私奉獻;“剛展翅的鳥”看出他對黨的忠誠;“才點亮的燈”看出他的好學上進,螺絲釘精神;“剛敲響的鼓”看出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5、點撥拓展:
A朗讀段落
B補充:你不為自己編歌曲,只為();
你不為自己織羅衣,只為();
你不為自己梳羽毛,只為();
你不為個人留一滴淚,只為()……
C朗讀體會。
D拓展:你不為(),只為();
你不為(),只為();
你不為(),只為();
你不為(),只為();
6、朗讀指導
(1)師生配合讀
你,《國際歌》里的(一個音符);
你,紅旗上的(一根纖維);
你,花叢中的(紅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2)啟發創作:
你,百花園中的();
你,皇冠上();
你,();
你,()。
7、讀完最后一個小節,你們體會到什么是“雷鋒精神”了嗎?
8、生互動發言。
9、師總結:任何社會都需要美好的情操。雷鋒精神穿越時空他有著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他的價值在于他把自己火熱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
四、總結課文、
1、生自由讀《雷鋒日記》的精彩片段。
2、談感受。
3、師導入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渡過:當他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懊悔,這樣,當他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
——保爾.柯察金(摘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4、請你寫上一句心中的贊歌獻給雷峰。
五、作業設計:
1、摘抄《雷鋒日記》中的名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
2、請你運用你的靈感和才思,創作小詩《幸福從哪里來》。
板書設計:
雷鋒之歌 他是:一滴水
剛展翅的鳥
才電亮的燈
剛敲的鼓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能真切體會許地山先生通過落花生所贊美的“從不炫耀,默默奉獻”的可貴,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虛名,切實有用的人。
2、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積累生字新詞,能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能用自己的語言講己名字的含義。
3、發展性目標: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為人們“默默奉獻”的是哪些人,他們的可貴之處自在哪里;能從長輩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長輩的期望。
二、適用年級:
五年級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介紹教師的名字,請同學們分析含義。
2、揭示課題:落花生系許地山先生的筆名,他為什么為自己起這樣一個筆名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為例,檢驗一行同學,比比看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統計講評)
2、以第二自然段為例,通過舉手搶讀,檢驗以上同學朗讀的程度。
3、老師帶四個同學分角色朗讀下面課文,看同學們朗讀的情況。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讀課文。
5、分成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探究課文,理解感悟
1、請一小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評議。
2、再請一小組到前面演出,演后評議。
3、公推的一組到前面演出。演后評議。
4、許地山先生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請根據課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處。
5、花生最可貴的用處是什么?
(通過重點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6、許地山先生起這樣一個名字是矢志做個什么樣的人?
(四)、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許地山先生要做的這樣人多嗎?舉例說明。(發揮想象,踴躍發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愛,請寫一二百字片斷,說一說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讀己寫的片斷。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回歸時的情景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日子嗎?1997年7月1H.對,就是香港回到祖__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初讀感知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
◆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討論交流
◆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體會詩歌內容
◆讀第1節,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__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激動無比的.)讀出這種情感.
◆讀第2、3節,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自豪、激動、喜悅.)
◆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總結升華
◆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4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講課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都知道哪些中國有名的花?”
生:有秋天開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還知道中國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師:梅花確實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
2、根據以前的學習,還有你對梅花的了解,能說說梅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嗎?
生:梅花只有冬天才開放,說明它非常堅強。
師:是啊,“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多么堅強的梅花。
生:梅花還特別純潔,它象征著高尚的節操。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我是從《墨梅》這首詩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過渡:
是啊,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寫梅花,有多少畫家畫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梅花有關的小故事。
點評:課前導入親切自然,激發同學們想了解梅花的興趣,同時也為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作鋪墊。
4、板書課題:
梅花魂,學生齊讀課題。
5、談話:
讀了課題,你產生了什么疑問?
點評:“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問題的答案,激發學生的發現。
生:梅花有靈魂嗎?
生:梅花的靈魂是什么?
師: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全班同學只有一個同學沒有讀完)
師:做事情要有始有終,老師很欣賞你能夠堅持著把課文讀完。
點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2、學生開火車讀課文:
要求: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
(在讀的過程中,有學生出現錯誤。)
師:看來把課文讀正確還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們細心地盯準每一個字。希望同學再細心一些好嗎?
三、抓住重點品讀課文
1、課文我們已經讀了兩遍了,現在你都想說些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華僑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國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顆眷戀祖國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歡梅花。
師:老師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被老華僑的那種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深深地打動了。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仔細的讀書,透過文章的詞語、句子、段落,也能走進老華僑的內心,感受他的那種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的眷戀。大家可以邊讀邊勾畫、標注,然后再小組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相機指導朗讀。
點評:課文讀得很透徹,學生們交流匯報學習情況的過程,也是一個成果分享的過程。
⑴生:我從“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斌w會到外公非常的思念祖國。因為當讀到這些思念家鄉的唐詩宋詞,外公就流下眼淚,可見他是多么的思念祖國。
師:是啊,此時的外公就是一片從樹上落下來的葉子,他多么想落葉歸根哪!我們在讀這句時應該怎么讀?
生:語速應該慢一點。
生:語氣要深沉一些。
師:那就讓我們試著讀出外公的傷感。
(學生試讀、個人讀)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華僑老人不能回國的傷感。
⑵生:我從“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柫T,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斌w會到外公非常的喜歡梅花。
師: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生:我是從“輕輕刮去污跡”和“用細綢子慢慢抹凈”兩處外公的動作體會到的。因為外公很喜歡墨梅圖才會如此的小心。
師:我們在讀這句的時候應該怎樣來讀?
生:要讀的非常輕。
師:那就讓我們來試著讀出外公的這種小心。
(學生試讀、個人讀有些不到位)
師:這位外公動作還不夠輕,再輕一些。
(學生再讀)
師:從外公的動作我們能體會到他對這幅畫的喜愛之情,你還能從其他方面感受到嗎?
生:“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這句訓斥媽媽的話,可以看出外公非常生氣,可見他對這幅畫的喜愛之情。
師:那就讓我們把外公的氣憤表達出來。
(學生試讀、個人讀。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老師范讀,學生再讀。)
點評:教師真誠地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看到了學生的進步。
⑶過渡:
外公如此的喜歡這幅墨梅圖,它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呢?
⑷多媒體放映墨梅圖:
師:這就是那幅外公喜愛的墨梅圖,大家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學生仔細觀察并沒有發現有什么特別之處。)
師:外公為什么如此的喜歡它?因為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它象征著什么?
生:因為“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p>
師:從這段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外公對我的教導和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師:我們就用朗讀把外公對梅花的這種喜愛之情表現出來。
(學生試讀并進行評價)
師:老師也想來表達一下外公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老師朗讀,學生評價,學生和老師比賽讀。)
點評: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始終是學習中的一員。
師:在我們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多少“有品格,有靈魂,有氣節”的人物。此時,你想到了誰?
生:我想到了劉胡蘭,她寧死也不說出共產黨員的名單,被敵人砸死在了鍘刀之下。
師:這就是像梅花一樣,不肯低頭折節的劉胡蘭。
生:譚嗣同為了變法,寧可去死也不向慈禧太后低頭。
師:這些英雄人物就像梅花一樣頂天立地。即使是在幸福生活的今天,當“非典”突然襲來時,白衣戰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東南亞發生巨大海嘯,我們的醫療隊員為災區人民醫治傷病。他們不就是這朵朵梅花嗎?讓我們一起贊梅花,贊英雄。齊讀這一段。
(學生齊讀課文)
⑸現在,你能回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了嗎?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師:這就是激勵我們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民族魂。
(教師板書:民族魂)
⑹過渡:
載著無盡思念的船兒越飄越遠,此刻我們仿佛聽到了這位華僑老人發自內心的呼喚:祖親,我要回來!我要回來!我要回來!相信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都被一種真情深深的震撼著,震撼我們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華僑老人的愛國心。
(教師板書:愛國心)
四、布置作業
女兒走了,鶯兒也走了,孤獨的華僑老人獨自一人留在了異國他鄉。請你展開想象,以“每當我看到這幅墨梅圖,仿佛……”為開頭,續寫課文。
【總評】
1、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閱讀課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深層次地讀,從文中質疑,又在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處在躍躍欲試的發現之中。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讀的能力。讀,貫穿本課的教學始終,學生讀書,學生感悟,學生傳情,課堂上流動著令人感動的濃濃的愛國情和淡淡的思鄉愁。
2、教師指導有方,課堂上充溢著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外部環境,體現出對學生學習主體充分的尊重。
3、課后作業安排得巧妙、自然: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把握文脈,體會母親對兒子質樸的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從而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
教學重點:
通過進入情境,誦讀文本,感受母子間的親情。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當代作家孫友田寫的一篇散文——《月光啟蒙》。
2、請一位同學讀課題。你們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過渡:母親是怎么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品讀課文第一大段
1、(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讓作者難以忘懷的童年夏夜圖。請仔細地看一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課文哪句話描寫了這籬笆小院的景色?
(出示語段):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句中那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在炎熱的夏天,置身于這月色籠罩的籬笆小院,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那還等什么,帶著這種愉悅的體會讀讀這句話吧。
3、作者喜愛童年的夏夜僅僅是因為可以享受這份清涼嗎?
4、這就是母親吟唱的動聽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要說說為什么喜歡。
5、文中那段話說明我非常喜歡聽母親唱歌謠呢?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讓我們來聽聽這令人心醉的吟唱,你聽了有什么感受?
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讓我們品品那醉人的芬芳。
6、母親怎么會唱那么多歌謠呢?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黃河曾經流經作者的家鄉,后來改道了,留下的舊河道有大量的泥沙沉積,不適合莊稼生長??墒秦毟F的生活卻泯滅不了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他們苦中作樂,張口就能唱出動聽的歌謠。這一首首歌謠就這樣流傳下來。你能說說這兩個“長”字的不同含義嗎?
在這個歌謠蓬勃生長的地方——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痛心豁然開朗。
能找出句中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嗎?在月光下,母親用歌謠使混沌無知的我變得豁然開朗,所以課題叫作——指課題:月光啟蒙。
三、品讀課文第二大段
1、母親是那樣的愛我,唱完了歌謠,又給我講起了好聽的故事。隨著母親的講述,我們一會兒飛向月宮,一會兒又去往天河,沉醉在神話的世界里。請大家默讀第6自然段,看看文中哪句話表明母親已經沉醉其中了。
(出示)
句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為什么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呢?在我眼里,母親是那樣的善良可親,純潔美好。試著讀一讀,讀出我對母親深深的愛。
2、不一會兒,母親回過神來,她又給我唱起了有趣的童謠
(出示):句六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師帶著讀讀,你覺得哪首最有趣?選三個同學,比比誰讀得。
3、童謠唱完了,母子倆的對話仍在繼續。
師生分角色讀讀10至13自然段。
母親真覺得我笨嗎?
四、品讀課文第三大段
1、伴著那些歌謠童謠、謎語故事,我一天天長大,成為了一名煤礦工人,在煤礦工作的日子里創作了大量反映煤礦生活的詩歌,并一發而不可收拾地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為了的專業作家。請大家默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并聯系前面的內容想一想:如果沒有母親月下的陪伴,不辭辛苦地吟唱,我還能成為一個的專業作家嗎?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如果此時這位母親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她說什么呢?
如果沒有母親的月下啟蒙,我或許就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讓我們滿懷感激再來讀讀這段話。
2、播放歌謠:月光下,母親歌謠聲聲,像一粒粒種子撒進了我幼小的心田,激起了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童年夏夜依偎在母親懷里的情景就這樣永遠地定格在了我的記憶深處,難以忘懷……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1.課前,搜集相關資料,積累感受和經驗。
2.課堂上,先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3.再在具體的情境中調動起生活體驗,結合自身的體驗充分讀書,在體驗中讀,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抓詞抓句品讀,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媽媽“哭”里包含著的豐富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文字和圖影資料等。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4.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2.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東西前后的心理變化,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東西前后的心理變化,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談話導入。
1.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爭場面,簡介時代背景。說說你看后聽后的感受。
2.揭示課題,讀題,再說說:在那個年代,你希望父親背袋里裝些什么呢?
3.設置懸念:那父親的背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呢?帶著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達什么?
2.指名概括地說。
三、精讀,感悟理解。
1.瀏覽全文,思考:當得知背袋里裝的都是家信的時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驚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聯系前文體會,說說我和妹妹為什么會驚呆了、失望、委屈?
①背袋里的東西和我們想象的實在是差太遠了。
②文,找出文中表現我們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大塊大塊美味的腌肉、的奢望、每晚睡覺前、盼著、又香又酥;終于、又大又滿、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裝、瞇縫著眼偷偷往外瞧)
③帶著我們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教師相機指導)
3.根據前文的學習,不難理解此時,我和妹妹驚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為什么會感到害怕呢?自讀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讀文回答)
過渡:堅強的媽媽面對一背袋的家信,為何反應如此劇烈,她的“哭”里包含著哪些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讀書,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2. 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教學重點:
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媽媽“哭”里包含著的豐富情感。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背袋里裝的全是——(家信),面對這一背袋的家信,媽媽的反應較之我和妹妹更為劇烈。
2.回顧上節課內容,填寫:我們是()、()、()、(),而()的媽媽卻是由(),再到(),最終()。
3.堅強的媽媽面對一背袋的家信,為何反應如此劇烈,她的“哭”里包含著哪些情感?這節課,我們繼續讀書,細細品味。
二、精讀,感悟理解。
1.自由讀第1-4自然段,說說媽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堅強)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詞:獨自、總是、終于、向來、從未等體會)
2.聯系時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一下:堅強的媽媽會在信里寫些什么呢?(教師先引導學生想象戰爭期間會發生什么事?會有哪些困難?以幫助學生適時想象)
3.互動交流。
4.這么說,每封家信實質上就是媽媽對家及家人愛的表現。所以,爸爸回來,帶的全是家信,則正是爸爸對媽媽()肯定和重視,并表達了和媽媽一樣的情感——()。
5.爸爸愛家及家人還在其它方面有體現嗎?讀文,找一找,說一說。(引導學生抓:一??????就、沒完沒了、啥都忘了等詞句體會)
6.由此可見,每封帶回來的家信實質上也是爸爸——(對家及家人愛的表現)。對于媽媽來說,沒有什么禮物比這更珍貴了。難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會()地小聲抽泣,會()地掩面哭泣,會()地放聲大哭。
7.讓我們帶著媽媽這復雜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第11自然段吧!
8.對此,我們都能夠理解,作者又怎會不明白媽媽這“哭”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呢?讓我們將10-11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地再讀一讀吧!
三、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將一家人的濃濃深情展露無遺,這是一個多么溫馨、感人的故事啊!讓我們在感情朗讀中再重溫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感人,還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題目設懸,扣人心弦;采用倒敘,層層深入;人物描寫,深入人心等。我們不妨也學著作者表達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一件至今讓自己難以忘懷的童年經歷。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0.背袋里裝的是什么——家信——愛
我和妹妹:盼; 驚呆了、失望、委屈、害怕;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沒完沒了、啥都忘了
媽媽:堅強;小聲抽泣、掩面哭泣、放聲大哭
五年級語文拓展教案篇7
〔解題〕
《火燒云》是蕭紅寫的一篇散文。
蕭紅在這篇文章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了絢麗多彩、美妙奇異的火燒云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結構分析〕
文章以火燒云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為線索寫的,共7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體描寫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動物身體顏色的變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先寫從西到東“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強調天空一片紅色。接著寫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圍繞“變化極多”,不僅寫顏色變化豐富,而且寫變化極快。然后寫火燒云形狀的變化,一是把火燒云比擬成各種動物,二是突出火燒云形狀連續、快速的變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火燒云下去了。這部分寫出作者觀察火燒云的感受,從側面表現火燒云變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變化之中迅速消失。
〔語意理解〕
“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p>
兩句中有兩個名詞,“火燒云”和“霞光”。“火燒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盎馃啤笔窃撇适芟﹃栒丈涠a生的,呈紅色;“霞光”,指太陽落下地平線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因此,傍晚被陽光照得紅彤彤的云,叫“火燒云”;而火燒云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p>
由于傍晚透過云層的陽光是紅色的,人與動物等身體顏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現不同的顏色:照到白色物體上,呈紅色;照到黑色物體上,呈紫色;照到紅色物體上,紅上加紅,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壽,您老是金胡子了?!?/p>
這句寫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顏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紅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變成黃中有紅的顏色,即金色。表現了說話人對老人的敬重和對老人的美好祝?!鸷邮歉邏鄣南笳?。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這一句先總寫顏色“變化極多”,再具體寫變化成哪些顏色。“一會兒……一會兒……”,表明不僅顏色種類多,而且變化極快?!凹t彤彤”形容很紅很紅,也寫作“紅通通”?!敖馉N燦”形容金色耀眼?!鞍俸稀?,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鞍俸仙保窗咨?。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p>
這句寫作者觀察火燒云時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疊用?!盎秀薄痹干裰静磺?,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義,指看得不真切。因為看的時間太長了,火燒云變化多而快,眼睛就發花了。這句話包括5個分句,第1分句概括寫“恍恍惚惚”,后4個分句具體寫恍恍惚惚的表現。
〔寫作特點〕
1.寫出了火燒云的特點。
作者抓住火燒云的兩個特點,一是顏色變化多,二是形狀變化快。
2.描寫生動逼真。
全文采用聯想的方法寫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比如,說白狗變成紅狗。紅公雞變成金公雞,灰白胡子變成金胡子。再如,說云一會兒變成馬,一會兒變成狗,一會兒變成獅子。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激發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生字詞,積累好詞佳句。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作者運用聯想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方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⑴激情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本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導入:讓學生看火燒云的錄像或圖片;教師通過優美的語言激發讀書的情趣;引導學生交流觀察火燒云的奇觀,再讀課文體會……
⑵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火燒云“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
⑶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本篇課文要以讀為主。教學第1段時,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萬物改變了顏色。
課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訴讀者為什么叫火燒云。要抓住“燒”體會用詞準確。感受天空紅彤彤的變化莫測的景象,要通過文字想象,再借助圖像感受火燒云的壯觀與奇妙。
>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千變萬化,瑰麗無比。教學時要通過感情朗讀,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時進行詞語的歸納,讓學生用恰當詞語來概括火燒云色彩的變化。
第4~6自然段寫了云彩形狀的變化,教師要在教學中用引讀、再讀等手段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